正文 第17章 執著不等於僵化,大腦不妨活躍一些(2 / 3)

執著就需要這種變通的意識與精神。在一個人的人生與事業成長過程中,各種外在變化時刻存在,與此同時,如果你不能做到內在的變通,而一貫堅執著於的觀點、思維方式、做事風格等,那其實就是無知,你隻能麵對這樣的命運:除了失敗,還是失敗。

3.因循守舊是思想的沼澤地

因循守舊隻會使人在思想上形成一種惰性,而思想的惰性容易造成人精神上的麻痹,從而失去進取的動機。

成功之路上,因循守舊是必須克服的一大障礙。不要指望未來某個不確切的時候“情況將會好轉”,而將就著過日子。如果不改變因循守舊的習慣,那些轉機將永遠不會有。事物有一個可悲的趨勢,那就是它們永遠不會自我轉變。靠一個精神上的“延期計劃”過活,總是期待和希望,這是無益的,它將永遠不會把你帶到某一個目的地。

你可以檢測一下,看是否常常對自己說:

我希望一切都將朝最有利的方麵轉變;

我願自己能在這件或那件事上做些什麼。

你承認你正用這些想法在自己周圍建立封鎖線嗎?你意識到“希望”和“祝願”這兩個詞實際上使得你什麼也不幹嗎?坐等不會給你帶來什麼,事實上,你的惰性可能引起了一種情感上的麻痹,使你不能做出一些重要的決定。

要對你自己說“我已經明白”,並且動手幹起來。除非你去促成事物的轉變,否則,未來的情況將是依然如故。

的確,要幹,就需付出代價和擔當風險,努力也可能會遭到失敗;如果避免幹任何事情,也可免遭風險和失敗。但是,結果會怎樣呢?避免可能的失敗,同時也就避免了可能的成功。

要找出因循守舊的原因,可試著問自己:

過多地依賴自己的朋友嗎?過於沉湎已厭倦的職業嗎?過於依靠那些對自己厭煩的親戚嗎?或者過於留戀那已不再令人滿意的住房嗎?

拒絕做任何對自己也許是一種挑戰的事情嗎?例如控製飲食,戒煙,或者選修一門大學的課程。

推遲做那些費力的或令人厭煩的事情嗎?如清掃房間,修車,修剪草坪,或者寫信。

計劃著做一些令人激動的事情,但從來不實行這些計劃嗎?例如去休假,或者觀光旅遊等。

一旦麵臨困難的任務或者某個將使自己處於危險境地的場合時,便立即變得憂心忡忡嗎?

克服因循守舊的壞習慣並不困難,但必須立刻行動,而不是等到明天或者下個星期:關掉正在看著的電視連續劇,立即著手寫學期論文;放下正在讀的雜誌,去打那些令人擔驚受怕的電話;放下那一片送到嘴邊的餅幹,開始飲食控製;現在從錢包裏取出十美元,開辟一個特別儲蓄,以備一直期待著的某次休假之用。

讓我們舉羅斯為例。

羅斯一直想成為一名心理學家。她在讀高中時,便節省錢以備上大學時用。高中畢業不久,她的父親得了重病,她的母親由於要照顧她的弟弟妹妹,隻能部分時間出去工作,而她父親的傷病補助費也是極有限的,她必須放棄上大學的夢想。她把自己的儲蓄用來學習打字和速寫技術,很快便找到了一個秘書職業。羅斯曾經多次產生過讀夜大學的念頭,但由於一個又一個的原因,她推遲了入學。就這樣一學期又一學期地過去了。羅斯始終未能入學。“我真不明白,貝特絲”,她對自己最好的朋友吐露心事說,“我真的願意學習某些大學課程,但我要想獲得心理學碩士學位,路途是如此遙遠。首先,我得在大學文科熬四年,然後在研究生院再熬兩年多。貝特絲,因為我隻能在晚上去上課,我要到80歲才能取得碩士學位。”

這裏,羅斯的思維方式犯了一個錯誤,她眼前看到的是6年全日製學習,並可能把6年看成12年甚至15年,因為她隻能在晚間學習。然而,如果羅斯把她的總目標分解成一些小的目標,她最終將可能實現自己的願望。羅斯應當說:“貝特絲,我知道要取得學位需走很長的路,但這沒關係。我將不管它大學文科四年的時間,而直接考慮在一個公共大學裏學習兩年,首先解決一些必要的基礎知識問題。”

貝特絲應該回答說:“甚至這兩年也可以忘掉它,而集中考慮在每一學期裏你將要修的一兩門課。把你的總目標分解成若幹初級目標,然後又把這些初級目標分解成一些易於實現的小段落。這時,你可以為實現你的初級目標采取第一個行動了。一旦你形成了‘實幹’的習慣,你將會不斷地有所建樹,把一個成功建立在另一個成功之上,你將能比你所想象的要更快而又更容易地實現那遙遠的、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而也是被不斷延誤了的願望。”

貝特絲的話一點不錯。有時我們因循守舊,是因為我們被生活的潮流拽著走,我們的生活陡然地由一處不知道的地方到另一處不知道的地方惡性循環著。隨著我們的理想在期望和等待的塵埃裏埋葬,我們對自己的命運也失去了控製。然而,我們文過飾非地借口說是別人使我們不能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說是“我們無法控製的”環境使得我們如此之忙,以至於不可能去改變自己的方向,以此來為自己的惰性辯護,這是何等的自欺欺人。

記住,因循守舊是思想的沼澤地,你必須從中走出來,才可能達到成功。

4.突破思維定式,讓大腦“多走些路”

一個人如果踏著別人的腳步,就永遠不能發現新的思路。要創造,就不能墨守成規、踩著別人的腳印走。

讓你的大腦“多走些路”,首要的任務是突破思維定式。

所謂思維定式,就是“過去的思維影響當前的思維”。也就是說,思維進程會自然地按照頭腦中已有的思維程序和思維模式進行。

思維定式對人們思考問題顯然有很多好處。它能使思考者省去許多摸索、試探的思維步驟,不走或少走彎路,大大縮短思考的時間,提高思維的效率;還能使思考者在思考過程中感到駕輕就熟、輕鬆愉快。

思維定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有人曾估計說,思維定式可以幫助人們解決每天所碰到的90%以上的問題。

但思維定式卻不利於我們創新思考,不利於我們在發展的世界中前進,不利於我們麵對新事物、解決新問題。

愛因斯坦曾經分析創造的機製是:由於知識的繼承性,在每個人的頭腦裏都容易形成一個比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當某一經驗與這一概念世界發生衝突時,驚奇就會產生,問題也開始出現。而人們擺脫“驚奇”和消除疑問的願望便構成了創新的最初衝動,因此,“突破思維定式”是創新的前提。

一切成功必須要有創新意識。隻有創新思考,才能解決在運動過程中所遇到的新問題,才能對舊有的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式。

創新意識是創造性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培養創造性人才的起點是創新意識的培養和開發。培養創新意識,實際上是要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改變傳統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方式。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即便是擁有了最新的知識,也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在新的時代,由於新舊事物更替速度倍增,我們的思維方式也必須順應形勢的需要,對各種事物多用另一種眼光來審視它,多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它。

突破定勢作為一種創新,是指在思考問題時,能打破常規的思考路徑,獨辟蹊徑地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別出心裁”。

下麵我們來看一個別出心裁的例子。

日本川崎市有一家叫做“岡田屋”的百貨商店,在其他商店隻能勉強維持的時候,它卻長期保持生意興隆發達、業務不斷擴展、商店的銷售額和利潤年年增加的良好態勢。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家商店的老板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善於觀察、動腦筋想辦法,創造出了許多與眾不同的經營策略和行銷戰術。

在商業零售中,常常有因零錢不足而找不開錢的問題。岡田屋百貨公司早在1961年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既解決了零錢不足的問題,又招來了顧客。這個辦法就是在百貨公司門口營業廳的收款台設立一個“抽獎處”,顧客每支付一日元就可獲得一次抽獎的機會。顧客購物時往往要求不用找零,而用零錢抽獎。這種別出心裁的手法,既滿足了顧客用小錢獲大獎的投機心理,又為商店增加了一筆收入。關鍵問題還在於顧客都樂於到這個商店來“購物”和“碰運氣”。

這是一個別出心裁的創富路徑,是一種智力創富。它表明,每一個成功者都不應貪便宜,而應該讓自己的腦子“多走些路”。

在人類創新、創造的過程中,一個成功的創造者總是想別人所沒有想,做別人所未做的事,常常能夠突破人們的常規思維,做出他人所不能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