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身處逆境,需要挺起人生的脊梁(2 / 3)

對普通人而言,失敗是人生的訓練場,在一個人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喪失的情況下,內在的力量到底還有多少?沒有勇氣繼續奮鬥的人,自認挫敗的人,他所有的能力,便會全部消失。而那些毫無畏懼、勇往直前、永不放棄人生責任而擁有鬥誌的人,會在自己的生命裏有偉大的進展。

3.成功隻是努力的一個成果

成功並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是能在逆境中,繼續奮鬥努力的精神。成功隻是那些努力的一個成果而已。

處在逆境時,有的人會為了想脫離逆境而奮鬥,有的人卻會為了無法克服逆境而墮落下去。當然,能成功的一定是前者,自暴自棄毀滅自己的則是後者。

1970~1979年發生了全球性石油危機,石油價格由10年前的每桶18美元,劇增到每桶32美元。

在一次一次衝擊下,西方許多企業紛紛落馬,經營陷入一片混亂。經濟戰略家們苦思冥想,或公開對抗,或譴責咒罵,或肆意恫嚇,或屈膝投降,但都不是徹底擺脫困境的良方妙策。

而日本的一些企業則不然,它們經受了衝擊的考驗,把危機變成了轉化發展的契機,使其經濟更有競爭能力,在危機中謀求生存和發展的道路。

其成功的秘密在於它們沒有同石油生產國進行針鋒相對的對抗,而是以他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獨辟蹊徑。

一方麵,它們頻頻向石油生產大國暗送秋波,大力顯示殷勤,以確保在危機之中有可靠穩定的石油來源。

另一方麵,它們抓住人們追求低消耗的新潮流,在低耗技術產品上痛下工夫,生產了用電子控製的節能小型汽車,價格僅是美國產品的一半。隨著日本小汽車如潮水般地湧進西方市場,日本獲得了巨額貿易順差。

因此,當其他工業國家在石油危機中遭殃擱淺時,日本卻撈到了不少好處,受益匪淺。

人可說是環境的動物,人的性格也並非天生就如此,而要受出生以後的環境的影響。有人說,能考上名牌大學的人都是因為教育環境好的緣故。不管環境如何,始終認為自己一定要成功的人最後一定會成功。凡事應該認真奮鬥,否則就會被環境壓垮而無法成功,尤其在被環境壓垮時,人的意誌容易消沉。最重要的還是,愈處於逆境中愈要有想掙脫出來的強烈意誌才好。

上世紀20年代初,陳嘉庚已擁有5000英畝橡膠園。這時,一個巨大的逆浪向他襲來,一時間,橡膠園在南洋星羅棋布,產量大幅增加,市場供過於求,價格急劇下跌。

陳嘉庚的橡膠廠也發生了虧損甚至部分停產現象。在這種不利形勢下,他並未退縮,而是通過分析,從滿天陰雲中看到了無限光明。

陳嘉庚認為,橡膠用途之廣無與倫比,20世紀將是橡膠時代,眼前的過剩和利潤降低隻是暫時現象。而且,南洋一帶的橡膠業是英國政府的重要稅收來源,英國殖民者對橡膠價格劇跌的現象決不會坐視不顧。

於是,陳嘉庚作了一個大膽的決策,就在人們紛紛出賣膠園、膠廠的時候,他決意把別人出讓的膠廠全部承接過來。

他來到馬來西亞等地,花了30多萬英鎊買下9所膠廠,又花10萬英鎊用於擴充這些膠廠的設備,同時還對自己原有的橡膠廠進行了修整和擴充。

不出陳嘉庚所料,1922年11月,英國政府強令限製橡膠生產,膠價迅速回升,橡膠業恢複了生機。

陳嘉庚的冒險行動取得了巨大成功,接著,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再次擴大生產,組建橡膠托拉斯,在世界很多地方開設了推銷商店。

1925年底,陳氏公司已成為了南洋最大的聯合企業。

寫過《包法利夫人》一書的福樓拜曾說:“你一生中最光輝的日子,並非是成功那一天,而是能從悲歎和絕望中湧出對人生挑戰的心情和幹勁的日子。”

4.學會操縱永不沉沒的鬥誌航船

人生就像在大海上航行的船一樣,經常會遇到風高浪急,冰山暗礁,但隻要有必勝的信心和鬥誌,就總能到達目的地。

無論成功是多麼遙遠,失敗的次數是如何之多,最後的勝利仍然在充滿鬥誌的挑戰者所期待之中。

人的秉性都可以由惡劣變為善良,人的事業又何嚐不能由失敗變為成功呢?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許多人失敗了再起來,雖有挫折但不沮喪,昂揚著不屈不撓的鬥誌,向前奮進,最終獲得了成功。世界上有無數人,雖然已經喪失了他們所擁有的一切東西,卻不能把他們叫做失敗者,因為他們仍然有著不可屈服的鬥誌,有著堅忍不拔的精神。即便他們傷痕累累,但卻沒有沉沒,也不會沉沒,成功的彼岸在這樣的人麵前,何時到達隻是時間問題。

生活就像登山,沒有誰不想登上山頂的。然而困難也像風雨變幻,沒有誰一生都平坦順暢,隻有具有堅強鬥誌的人,才能曆經風雨,煥發出生命活力,展現出彩虹般的光彩。

一群大學生相約去登山,不幸遇到暴風雨引起山洪暴發,滾滾而來的泥石流把他們鮮活的生命永久地埋葬了。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悲劇,很多人不禁要問:“如果我們在半山腰,突然遇到暴風雨,應該怎麼辦?”

登山專家說:“你應該向山頂走。”

“為什麼不往山下跑,山頂風雨不是更大嗎?”人們懷疑地問。

“往山頂走,固然風雨可能更大,卻不足以威脅你的生命。至於往山下跑,看來風雨小些,似乎比較安全,但卻可能遇到暴發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登山專家嚴肅地說:“對於風雨,逃避它,你隻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卻能獲得生存。”

困難是人生的敵人,也是難得的機遇,戰勝它,你便在人生的道路上前進了一步繞過它,卻並不等於擺脫了它。相反,困難依舊在原地等你,而你卻在繞行的途中離山頂越來越遠了。

也許過去的一切,對一些人來說是一部極痛苦、極失望的傷心史。所以,有的人在回想過去時,會覺得自己處處遭遇風雨、處處失敗、碌碌無為,他們衷心希望成功的事情因“逆境”而失敗了。他們因“逆境”失掉了職位,因“逆境”而導致營業失敗,在這些人看來,自己的前途似乎是十分的慘淡。然而即便有上述種種不幸,隻要你保持不甘屈服的鬥誌,則勝利就在前方,就在向你招手。

應該牢記,美好的未來完全在於你憑著勇氣和智慧自己去創造。

5.將逆境化作成功的動力

能夠正確看待和利用失敗與逆境,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

一個善於生活的人,必定善於麵對生活中的逆境。也許,對於那些經曆了許多風風雨雨的人來說,更能深刻體味出個中滋味——逆境是無法回避的。

其實,逆境是一個含義複雜的詞,與其含義相近的還有困難、不幸、倒黴等等。人們通常都習慣於把逆境說成是困難的境地和情境;而困難是針對個人對所要達到的行動目標(包括追求的成績、效益、結果)而言的。當一個人在達成行為目標的過程中遇到阻礙(自身的和外來的,可控的和不可控的)而不能順利排除,則稱陷入了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