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耐得住寂寞,排除一切外在幹擾(3 / 3)

終於,在一次慶功宴過後,兒子忍不住打開了父親交給他的那個箭囊,將父親的再三叮囑拋到了九霄雲外。結果,打開箭囊之後,他立刻驚出了一身冷汗——原來,箭囊裏麵竟然隻有一支已經折斷的箭。兒子傻眼了,頭腦中那支寶箭的樣子漸漸消失,而那支寶箭曾經給予他的無窮力量也隨之化為烏有。最後,當下一場戰鬥開始的時候,兒子很快就被敵人射死。

現實生活永遠都不會如人們期望的那般完美,事實上,也正因為不夠完美,人們才有了發揮自身能力的餘地。改造生活、完善自我的力量完全來源於我們自身。可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卻將這種力量寄托到了一些外在事物上,比如一些年輕人以為自己的成功完全要靠父母親的權勢和地位來把握,一些年輕人則把自己出人頭地的機會寄托在慧眼識才的“伯樂”身上,還有一些年輕人甚至把擺脫困境的希望完全放在了神靈的保佑上……這些人和上述故事中那個將勝敗寄托在一支箭上的兒子一樣,他們都缺少積極上進的信心和奮力向前的勇氣,以為外在的某些事物可以為自己的成功負責,可是他們卻忘記了:能夠把握自身命運的隻有他們自己,隻有堅定了自己的意誌,才能排除萬難。歸根結底,這些人之所以對自己沒有信心,在生活中缺乏勇氣,就是因為他們沒能形成堅定的意誌力。

還有很多年輕人做事時總給自己留出一條後路,一遇到困難就迅速退縮,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沒有排除萬難的勇氣。這些行為同樣是因為沒有堅定的意誌。在這些人給自己留出後路的同時,就已經為自己今後的退縮和放棄留下了機會。他們自以為想得周到、做得圓滿,卻不知道,如果不退縮,隻要再堅持著往前走一步,成功就會屬於他們;他們也不明白,如果沒有後路,那麼在麵臨困難時,也就不會想到後退,就會咬緊牙關、堅持到底。

如果說隻有一種品質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的話,那麼這種品質就一定是堅定的意誌。有了堅定的意誌,就有了永不放棄的個性;有了永不放棄的個性,就有了對成功的不懈追求和不懈努力;也隻有具備這些要素,成功才可能實現。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家奧裏森·馬登曾經說過:“隻要有一顆偉大而崇高的心靈,任何事物都不能阻擋你前行的腳步;隻要有堅定的意誌,這個世界終將聽到你發出的聲音。”無論麵對什麼困難,我們都要堅信自己能夠取得成功;無論道路多麼艱險,我們都要堅定勇氣,一步一步地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4.要成功,就需要有坐冷板凳的耐力

成功者的鬥誌不完全都是敢拚的勇氣,有時也是一種堅忍的耐力。

對一個人來說,即使你能力再強、機遇再好,也不可能保證一輩子一帆風順。如果你是為人作嫁,就有可能得不到他人的重用;如果你求人辦事,特別是那些棘手之事,你就有可能坐上他人的冷板凳。

有一個公司職員,他剛進公司時很受老板賞識,但不知怎麼搞的,他感到自己好像被老板“冷凍”起來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麼錯誤。整整一年,老板不召見他,也不給他分配重要的工作。他隻好忍氣吞聲地待著,就這樣又過了一年,老板終於又召見他,並且提升了他,給他加了薪!同事們都很佩服他,說他把冷板凳給坐熱了。

所以,尼·布勒馬說:當你坐上冷板凳時,那就坐下去好了,有什麼可怕的?隻要你有耐心,就可以把它坐熱。

當“智慧”已經失敗,“天才”無能為力,“機智”與“技巧”黯然褪色,其他各種能力都已束手無策、宣告絕望之時,“忍耐力”便惠然來臨,幫助人們取得勝利、獲致成功。

借助無堅不摧的忍耐力而做成的事業是神奇的。當一切力量都已逃避了、一切才能宣告失敗時,忍耐力卻依然堅守陣地,依靠忍耐力,終能克服許多困難,甚至最後做成許多原本已經失望的事情。

人人都停下來不再去做的,隻有富有忍耐力的人才會堅持去做;人人都因感到絕望而放棄的信仰,隻有富有忍耐力的人才會堅持著,繼續為自己的意見辯護。所以,具有這種卓越品質的人,最終能獲得很大的收益、很好的聲譽。

一個慈祥、和藹、誠懇和樂觀的人,再加上富有忍耐力的卓越品質,實在是非常幸運的。

做我們喜歡的事情,做我們感到富有趣味的事情,是比較容易成功的;但要盡力去做那些我們不喜歡的、甚至為我們的內心所反對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卻是需要忍耐力的。

那些以一種勇敢的鬥誌、以堅毅熱忱的步伐去做那些自己不喜歡、不相稱的工作,並最終能做出非凡業績的人,真正具有英雄般的忍耐力。不論工作合意與否,總能堅持到底、一定要達到目的的人,就能獲得勝利。

沒有什麼比竭盡全力、堅定鬥誌去完成自己既定目標的人,更能獲得他人的欽佩和敬仰。

一個人一旦樹立了有毅力、有決心、有忍耐力的聲譽,世界就終將會為他打開出路。而那些意誌不堅定、鬥誌不高、缺乏忍耐力的人,往往就要為別人所輕視,甚至要受到踐踏和棄絕,最終難免以失敗告終。

一個人如果沒有坐冷板凳的耐力,往往做不成大事,也得不到別人的信賴與敬佩。唯有那些有堅定的決心、有十足忍耐力的人,才能創造一切,為他人所信賴。

那些意誌不堅的人,世界上往往沒有他們的地位;而那些意誌堅定的人,世界反而會替他們開辟道路。以一顆富有忍耐力的心,堅持自己的鬥誌,並發揮自己的天才,便會獲得成功。

5.君子慎獨,進行自我立法和約束

真正的君子,即使在沒有他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嚴格地約束自己,不做背離禮法及倫常的事。

今天,人們有了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自由,有了更多的機會表現自己。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自持和自製的定力便顯得更加重要。

如果要明確什麼是自持和自製,那麼,這就是自己給自己立法,並以這種為自己頒布的法來自覺地約束自己,提高自持與自製的能力,這便是這一原則的內涵。古代人之所以要講究“慎獨”,是因為在那個時候,人們往往都是被一些客觀的因素和倫理法則所約束,“慎獨”則要求人們能在獨自一人、無他人在場監督時也能自覺地遵守嚴格的律條。它所要求的也就是不僅在公共場合,而且在獨處時都要能夠服從某種倫理觀念和法律規範。而現代社會所要求的自持和自製則是一種對自我立法的服從,是一種自己對自己的約束。對這種自我立法的服從程度,反映了一個人自製力的大小,也反映了一個人定力的高低。

定力首先要求人們要能“忍”,“忍”是出於對某一種規則或律令的自覺遵守,由於這種規則或律令的要求,我們才決定止步不前,或接受某種自己本不願接受的事實。就這些規則和律令而言,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外在的,一類則是內在的;前者是別人為自己訂立的,後者是自己為自己訂立的。

古人之所以強調“忍”,多半是出於對外在規則和律令的服從和懼怕,而且有一些人把“忍”字理解為“心字頭上一把刀”,其思想背景也是這樣去理解“忍”的。由於是外在的約束,不是“刀”才奇怪呢!而這樣的忍帶給人們的痛苦也是可想而知的。

在現代社會中,真正的“忍”是一種自我立法、自我約束,是真正地、由衷地出於自我本身的一種需要。它不像傳統社會那樣,是一種自我犧牲、是殉道,或者是一種所謂的忠誠,它是一種自我實現的方式,是對自己非常有利的。

美國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和作家富蘭克林在青年時代就為自己訂立了十幾條規則,其中包括節製,即:食不過飽、飲酒不醉、沉默寡言、儉樸,等等。

顯然,當我們有了這樣一種自我立法,一種對自己的約束,並且能夠始終如一地去遵守時,“忍”就要容易得多了。

在職場上,麵對困難與挫折,懷有絕不放棄的心態,堅持不懈地付出努力,是優秀員工取得優良業績的不二法門,工作上的執著會使你業績非凡;在愛情上,懷有大度的胸襟與忠誠,持久的耐心與毅力,是經營好情感的必備品質,情感上的執著會讓你營造出愛情、婚姻或家庭的幸福“港灣”。

執著會使你愛情美滿,婚姻幸福;

執著會使你事業有成,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