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心靈的修煉、一種定力的連續性,專一是人生最可貴的精神武器,當你高舉“專一”這麵大旗時,人生的色彩與輝煌就會在這大旗的迎風招展中閃耀飛揚。
1.不是因為我優秀,而是因為我專心
專一是一種能力。專一能力的高低,決定著你成功幾率的高低。
《賣油翁》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
宋代的大將軍陳堯谘擅長射箭,當時世上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憑著這一點自誇。一次,他在自家的園圃裏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挑著的擔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著眼看他,久久不曾離去。老翁見到陳堯谘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隻不過微微地點點頭讚許。
陳堯谘問道:“你也會射箭嗎?我射箭的本領不很精湛嗎?”老翁說:“沒有什麼別的奧秘,隻不過是手熟罷了。”陳堯谘聽後憤憤地說:“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武藝!”老翁說:“憑著我倒油的經驗就可懂得這個道理。”於是老翁取過一個葫蘆立放在地上,用銅錢蓋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小瓢把油倒進葫蘆,油從銅錢的孔中注進去,卻不沾濕銅錢。老人說:“我這點手藝也沒有什麼別的奧秘,隻是手熟罷了。”陳堯谘見此,隻好笑著將老翁打發走了。
“惟手熟耳”,就可以將油倒過銅錢而一絲不沾,這是賣油翁長時間堅持不懈地練習的緣故。
無論做什麼事情,隻有堅持不懈,才能夠取得成功。古往今來,所有的成功者都是由於不斷地堅持,才取得了屬於自己的成就。隻要能夠堅持即使是一個沒有成功所需要的優勢的人,也會取得很好的成就。
堅持是專一的另一種形式。難也專一,成也專一。在繁雜的世事中靜下心來,專一於某項事業,不受其他欲望誘惑的擺布,這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專一意味著有可能放棄很多機會,意味著遭遇困難不能退縮,但是隻有這樣才能有所成就。在失去某些潛在機會的同時,專一也規避了某些不確定的風險。再好的機會,如果不適合自己,就隻會白白浪費資源和精力;再大的困難,出現了總會有辦法解決。在別人三心二意、四處出擊的時候,專一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成功機會。
世界上沒有什麼能代替專一。比如智慧,智慧就意味著聰明,然而一個不懂得堅持的人,縱然你千精百靈、智商超高,但做事三心二意、半途而廢,結果就隻能聰明反被聰明誤,一事無成、抱憾終生。
看門是最為普通的職業之一。看門人每天開門、關門,來客登記,有的兼任打掃衛生的工作。在每天的大部分時光中,他們隻是坐在接待室裏的椅子上看著進進出出的人們。
然而有位看門人卻不是等閑之輩,他利用這些閑暇專心做一件事情,影響了整個世界。他後來還成為了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他就是微生物學的開山鼻祖——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1632年生於荷蘭的代爾夫特,他的父親是製造籃子的手工藝人,母親出生於一個釀酒藝人家庭。列文·虎克6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小時候列文·虎克還是接受了一點基礎教育,但自16歲時就挑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布店當學徒。六年的學徒生活結束後,列文·虎克回到家鄉,憑自己的手藝開了一家布店。不過他的生意可能並不成功,他很快就轉行擔任了代爾夫特市政廳的看門人。
列文·虎克無論從哪點來講,都不像是一個科學家。他出生於手工藝人家庭而非科學世家,也沒有萬貫家財,更重要的是,他甚至沒有受過高等教育。除了荷蘭語外,他對其他語言是一竅不通。即使是當時科學家必須掌握的拉丁文,列文·虎克也鬥大字識不了一升。
但是列文·虎克有一點是他人所不及的——他做什麼事情都很專注,幹不出個名堂絕不善罷甘休。
一個偶然的機會,列文·虎克接觸到了跳蚤鏡。什麼是跳蚤鏡呢?它實際上是一種最為原始簡單的顯微鏡。1590年前後,一個叫做詹姆森的眼鏡商偶然發現:當把兩塊凸透鏡前後放置處於一定的距離時,透過兩塊透鏡觀察事物,可以看到原來很小的物體被放大了。詹姆森受到啟發,在一個中空的長管兩端分別裝上透鏡,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複式顯微鏡。但當時的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它的科學價值,隻是把顯微鏡當成玩具,用來觀看跳蚤的一舉一動,所以顯微鏡當時也叫跳蚤鏡。
好奇心強烈的列文·虎克一下子就被這種奇妙的“跳蚤鏡”吸引住了。他非常渴望擁有一架自己的“跳蚤鏡”。但是,當時跳蚤鏡的價格驚人,不是他一個看門人所能支付的。不過列文·虎克的父親是一個手工藝人,受父親影響,列文虎克的手工活做得也不錯。他決定自己做一架跳蚤鏡。列文虎克是一個有心人,看了眼鏡店的人磨鏡片的過程,他便默記在心,回去後找來玻璃材料,利用自己充裕的時間,耐心地磨起了鏡片。早期的顯微鏡做得都很粗糙,不是放大倍數不夠,就是鏡麵不夠光滑,成像模糊。心靈手巧的列文·虎克磨出的鏡片雖然很小,但是質量卻是當時最好的。他給自己的透鏡製作了一個架子,並在透鏡下麵放置了一塊銅板,在銅板上鑽一個小孔,讓光線從底下向上透過來,照亮被觀察的物體。
有了自己的顯微鏡後,列文·虎克興致勃勃地將能夠想到的小東西一個接一個地放在鏡下觀看它們的廬山真麵目。顯微鏡下蜜蜂腿上的短毛,竟然如縫衣針一樣地豎立著,讓人有點害怕。隨後,列文·虎克又觀察了蜜蜂的螫針、蚊子的長嘴和一種甲蟲的腿。好奇心得到滿足後,列文·虎克又開始製造更大倍數的顯微鏡,他想看清楚更小的物體。
列文·虎克後來陸續從事了許多工作,當過酒類化驗員、政府小職員、財產保管員等,唯一不變的是他對顯微鏡製造和觀察微觀世界的濃厚興趣。列文·虎克一生中製造了491架顯微鏡。後來,在好友的勸說下,列文·虎克終於同意將自己的發明和發現公之於眾。
1673年的一天,英國皇家學會收到了寄自荷蘭的觀察記錄,列文·虎克不久被接納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正式會員。這個默默無聞的荷蘭平民,一下子成為歐洲的知名科學家。
但是,列文·虎克並沒有陶醉在巨大的榮譽之中。他還是一如既往地把自己關在屋子裏,用顯微鏡記錄微觀世界裏發生的故事。
一個普通的看門人,用自己持久的執著勤奮的精神和微薄的收入,開辟出一片嶄新的科學研究天地,成為了一個名聞世界的科學家。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因為他有多麼優秀,重要的是要專一,能夠對一個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2.專心,才能按住成功的“跳蚤”
一個人一生有許多的選擇,但是隻有瞄準一個方向,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於此,做到專心,才能將事情做好,做到極致。
有這樣的一則寓言:
有一隻青蛙看到一隻蜈蚣在行走,它心想:我用四隻腳走路已經夠麻煩的了,蜈蚣是如何用一百隻腳在走路的呢?它是如何知道應該哪隻腳先走?哪隻腳後走?接下來又是哪一隻呢?
於是青蛙叫住了蜈蚣,並把自己的疑問告訴他,請他回答。
蜈蚣遲疑了一下,說:“我走了一輩子的路,可是從來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現在我要好好地思考一下才能回答你。”蜈蚣站在那兒琢磨了好幾分鍾,試著比劃自己究竟是怎麼樣走路的。可是,它發現自己一步也走不了了,它竟然不會走路了!它告訴青蛙:“請你不要再去問其他蜈蚣同樣的問題,我已經無法控製自己的腳了!”
由於在走路時想得過多,竟然連自己最熟悉的走路動作都不會了。可見,隻有“專心”才能夠獲得成功。
把專心作為一種成功的指針,它首先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思想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心靈的修煉、一種定力的連續性。另外,專心不等於頑固不化,不等於死不改悔,不等於守株待兔,它有時也表現為一種彈性。與其說專心是一種方法,還不如說是藝術,但其本質還是做事專心。
貴州醫學院有一位李貴真教授,42年如一日地對跳蚤進行觀察、描圖、分類,為建立中國蚤類學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跳蚤專家”。李貴真教授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就在於她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自己的事業。正是專業、專心,業精於一,才使李貴真教授按住了成功的“跳蚤”。
李貴真1911年生於山東農村從小,她就喜愛各種各樣的小昆蟲。中學畢業後,她決心獻身於祖國的生物科學,考上了山東齊魯大學生物係。
在學校裏,李貴真是圖書館和閱覽室的常客。在那裏,她遇到了自己的知音。他叫金大雄,是天津人,比她小一歲,也是生物係的學生。共同的愛好——研究昆蟲學,把他們連在了一起。他們互相敬慕的是對方的人品,他們討論最多的是生物學,真是一對“書呆子”、昆蟲迷。
1937年,他倆雙雙畢業。第二年,又雙雙遠離家鄉奔赴貴州,在當時的國立貴陽醫學院生物科任助教。從此,這兩位執著的昆蟲迷,竟在“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裏平”、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貴州山區生活了一輩子,並為中國的昆蟲科研事業奮鬥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