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及國防建設(3 / 3)

2003年8月,中央軍委製定實施軍隊人才戰略工程規劃——“五支人才隊伍”。提出力爭經過10~20年的努力,擁有一支懂得信息化戰爭指揮和信息化軍隊建設的指揮軍官隊伍,一支善於對軍隊建設和作戰問題出謀劃策的參謀隊伍,一支能夠組織謀劃武器裝備創新發展和關鍵技術攻關的科學家隊伍,一支精通高新武器裝備性能的技術專家隊伍,一支能夠熟練掌握手中武器裝備的士官隊伍。人才戰略工程分兩個階段實施:2010年前使全軍人才狀況明顯改觀,作戰部隊人才建設大幅躍升;2011年到2020年,實現人才建設大的跨越。

大學生作為當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不僅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而且還擔負著保衛祖國的光榮義務,這在我國的法律法規當中均有明確規定。大學生作為國防後備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注重培養適應信息化戰爭需要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以高度的責任感投入到國防和軍隊建設當中。隨著軍事高科技的飛速發展,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發生了質的變化,未來戰爭是技術的抗衡,是人才的較量。大學生應自覺融入到武裝力量建設體係當中,從而保證武裝力量的總體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3.加快信息化條件下的軍隊建設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近幾場局部戰爭中,以美軍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軍隊,依仗其強大的信息優勢,在奪取和保持製信息權的基礎上,以較小的代價,一次又一次取得戰爭的勝利。軍事大國紛紛調整軍事戰略,通過製度化、程序化設計,重塑軍隊的技術形態、組織形態和運行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力圖搶占國際競爭的戰略製高點。

打贏信息化戰爭,是我軍新世紀新階段的戰略目標。為實現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我軍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確立信息化作戰理念,提高信息化作戰能力,為打贏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奠定理論基礎和物質基礎。同時,軍隊指揮體製要向精幹高效、扁平網絡化的方向發展,使軍事組織體製實現從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的躍升,使軍隊戰鬥力主要要素——信息在軍隊內部和戰場上快速、順暢、有序流動,以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的要求。

軍隊建設向信息化方向發展,要樹立軍隊信息化武器裝備的發展必須依賴於社會、國家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思想,重點發展電子技術,使信息、信息技術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應用在廣度和深度上有較大的提高,這是打贏信息化戰爭的重要因素。

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眼人類社會技術形態和戰爭形態的重大變化,適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趨勢,立足中國的國情和軍情,實行質量建軍、政治固軍、科技強軍、依法治軍、科學管軍,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逐步把我軍建設成為信息化軍隊,逐步具備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更好地為保衛國家安全和維護祖國統一服務。

4.加強後勤保障現代化建設

自古以來,兵家均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和“劫敵糧倉、阻敵糧道”的作戰原則,這充分顯示了後勤保障在作戰中的重要作用。在未來戰爭中,後勤保障的作用顯得日益突出。

我國有“百萬雄師過大江”時因準確掌握長江汛期而成功渡江的戰例,但是,也曾有因潮汐信息掌握不準確而導致金門作戰失利的慘痛教訓。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人民誌願軍抓後勤建設,與機械化裝備的美軍展開了艱難的後勤保障戰。在此以前的後勤工作基本上是就地取材,保障部隊供給。抗美援朝戰爭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開始了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為以後的局部邊境地區作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軍事後勤保障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軍隊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軍事和經濟的橋梁。如美軍在越南戰爭中軍隊後勤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美軍在前方的1個作戰人員需要5個後方人員保障。因此,當時有些美國軍事專家甚至提出了“現代戰爭就是打後勤戰”。

軍事高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運用,信息化戰爭的消耗高、節奏快、機動性強,改變傳統的後勤保障模式、保障思想和保障的方式,表現在後勤保障空間增大,時效性強,任務繁重,技術保障任務增大,保障手段由傳統的手工作業和體力勞動向智能轉變等。近幾場戰爭的實踐表明,沒有高效、快速、有力的後勤保障,就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在沒有明確的前方、後方概念的信息化條件下的現代戰爭中,後勤保障的難度更大。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是世界公認的兩次“不對稱戰爭”,伊拉克和美國在綜合國力和軍隊武器裝備等方麵絕對“不對稱”已是不爭事實,即使如此,美軍的後勤保障仍不盡如人意。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向前線運送了40000多個集裝箱,70%以上的集裝箱不知裝有何物,戰爭結束時,還有8000個集裝箱尚未開箱。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由於後勤軍隊配置了“藍軍跟蹤終端”,後勤可視化程度得到極大提高,但是,美軍的後勤保障機構仍然是基層部隊意見最大的部門,以至於“從將軍到士兵沒有一個人沒有意見”。由此可見,後勤和裝備保障的難度之大,後勤和裝備保障信息體統的作用之大。

未來戰爭後勤保障麵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新困難層出不窮,對後勤保障的要求更高,依賴性更大,後勤保障的程度、將直接影響和決定戰爭的進程和結局,因此,改變傳統的後勤保障觀念、變革後勤保障模式、加速後勤現代化建設、提高後勤保障能力,建立靈敏高效的後勤信息體係,建立統一的後勤保障體製,後勤裝備現代化與武器裝備現代化同步進行,建立平戰結合、軍民結合的後勤保障體係,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思考題

1.什麼是信息化戰爭?

2.信息化戰爭與傳統戰爭的區別是什麼?

3.信息化戰爭的特點是什麼?

4.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如何?

5.我國在信息化條件下,應如何進行國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