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海洋權益爭端(1 / 3)

一、海洋權益概述

海洋權益主要是一個涉及政治和法律的權利政治的綜合概念。海洋權益是指國家在海洋上依法享有的政治、經濟、安全等各方麵的權利和利益的總稱。首先,海洋權益屬於國家的主權及其派生權利的範疇,它是國家領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權利。或者說,國家在海洋上獲得的屬於主權性質的權利以及由此延伸或衍生的部分權利。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海洋權利體現為沿海國家的權利以及所有國家都享有的權利。其次,海洋權益是國家在海洋上所獲得的利益,是受法律保護的。一般地說,海洋權益在利益層麵上主要體現為海洋政治權益、海洋經濟權益、海洋科技權益、海洋安全權益等,並與國家的生存發展休戚相關。

海洋政治權益主要指海洋主權、海洋管轄權、海洋管製權等,這是海洋政治權益的核心。由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使沿海國實行了新的海域管轄製度,將沿海國的管轄海域成倍地擴大,因此,圍繞海域劃分、海島主權爭奪的糾紛層出不窮。加上很多海域涉及多個國家,其爭端的解決比陸域要更為複雜、更為棘手。在海域劃界爭議方麵,國家間海域劃界的主要矛盾多集中在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上,爭議的焦點集中在權利主張重疊海區的劃分上。

海洋經濟權益主要包括依法開發領海、專屬經濟區、大陸架以及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的資源,發展國家的海洋經濟產業等。當前,世界各國的漁業糾紛驟然增加,形成全球各地此起彼伏的“漁事戰火”,反映了對海洋經濟權益的爭奪。

海洋安全權益主要是海洋作為國防屏障,直接影響國家安全。當前,世界各國圍繞海洋權益的爭奪日趨激烈,並在過去以爭奪軍事目標、戰略要地和海峽通道為主的基礎上增加了爭奪經濟利益、海洋資源等內容。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世界各國圍繞海洋權益鬥爭的展開,海洋對於國家安全戰略的影響越來越大。

海洋科學權益主要是海洋作為科學實驗基地的研究價值。目前,海洋高科技在海洋油氣和其他礦產開采、海水養殖、海水淡化、海洋交通運輸、海水綜合利用、海洋能利用、海洋空間利用和海洋工程等領域迅速發展,已成為不斷發展和擴大的海洋產業群和海洋經濟支柱的推動力量。此外,還有海洋文化利益,如海上觀光旅遊、舉辦跨海域的文化活動等。

二、爭奪海洋權益後的真實圖謀

透過日本、南海周邊國家對我國所屬海域大肆開發、旅遊的表麵景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核心還是為了攫取各種各樣的利益。而國家海洋權益是綜合利益,其中最重要的有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三個方麵,周邊國家行動的目的也無非是為了這三種利益。

政治利益。海洋權利屬於國家主權的範疇,是國家領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一些權利。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沿海國由領海基線向外不超過12n mile範圍的海域為該國領海,領海的主權地位與領土同等並且“此項主權及於領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專屬經濟區是主權地位稍低於領海的國家管轄海域,它指的是由領海基線向外不超過200n mile但不包括領海的海域。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內享有勘探和開發、養護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資源為目的的主權權利。宣示有關海域主權的歸屬,既能在國際論壇上擁有更多的發言權,為以後的經濟活動、軍事活動開道,又是應對國內民族主義呼聲、平息國內矛盾的捷徑,任何一國政府在涉及國家主權問題時都是絕不敢掉以輕心的。

經濟利益。如果說政治利益是比較虛的東西,那麼經濟利益則是實實在在的,日本、南海周邊國家正是在這一點上不遺餘力。經濟利益主要體現為海洋漁業資源和海底礦產資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氣資源。20世紀60年代末,聯合國牽頭搞了一次從黃海到南海的科考活動,參加活動的一位美國科學家對東海和南海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驚歎不已,驚呼這一海域為“第二個海灣”。此後,東海、南海的不少周邊國家就陸續提出主權要求。日本外務省曾露骨地表示,隻有爭得釣魚島的主權,日本才可能和中國劃分東海大陸架大約20多萬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並進而奪取東海豐富油氣資源的一半。一些東南亞國家甚至出兵搶占南沙群島的島嶼。現在,在本應由中國管轄的30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中,被掠奪最多的海洋資源就是石油和天然氣。目前,南沙海域已經有200多個油氣田、超過1000口油井被東南亞國家勘探和開發,每年開采的石油超過4000萬噸,其中馬來西亞的開采量最多,而中國參與開采的卻很少。小國文萊竟因石油開采一躍成為東南亞頭號富國,這無疑對周邊各國有著極大的誘惑力,夢想通過開采石油、天然氣走向富國之路。

安全利益。一個國家的安全利益是和發展利益統一的,也就是說國家的發展會遇到哪些安全上的威脅,國防力量就要去關注、減少乃至消除這些威脅。對一個瀕海國家來說,出海口和航道就是該國的發展基石,可謂得之則興,失之則亡。因此,除了能源因素外,釣魚島和南海諸島在戰略上的重要地位是日本和東南亞各國爭奪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環球時報》曾報道過這樣一位日本教師,他對自己的學生說:“如果失去了海洋,日本就將成為關押所有日本人的監獄。”這話表達了日本人對海洋安全的憂慮,雖然有些極端,但也不無道理。南海諸島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咽喉,扼守兩洋海運要衝,是多條國際海運線和航空運輸線的必經之地,也是扼守馬六甲海峽、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等重要海上通道的關鍵。誰控製了這條航道,就等於卡住了使用這條航道國家的脖子。僅以重要戰略物資石油為例,作為石油消費大國的日本,其進口石油的90%以上都要從這條航道經過。對中國而言,其重要性更是自不待言,目前,我國經過馬六甲海峽運送的石油數量約占石油進口總量的70%以上,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所有船隻近60%是中國船隻。所以,能否保護好自己在東海和南海的海洋權益,對周邊各國來說都是事關國家安全利益的極大問題。

三、我國與周邊國家海洋權益爭端

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但不是一個海洋強國,人均海洋麵積不多,與周邊國家在海域劃界上也存在諸多爭議。我國海洋國土由黃海、渤海、東海和南海組成,除渤海屬於內水不存在爭議外,其他3個海區有一半的海洋國土處於爭議區,需要按1982年製定的《聯合國海洋公約》與鄰國重新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