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服馬靠鞍。
——中國諺語
古時楚國有一個人到市場上賣珍珠,他用名貴的木材做了個好盒子,用香料熏香,又在盒子上裝飾上翡翠和玫瑰花,有個顧客買了他的盒子而把裏麵的珠子還給了他。
作為寓言,這則故事已經老掉牙了,更何況今人每逢講到中國古人的經商傳統,必將此故事引來闡發一通。但從這則寓言中引申出來的對包裝之重要性的認識到是很重要的。
人類有一個共同的脾性,就是經常通過物品的外表來判斷其實質,通過物品外表給人的“第一印象”來推測它的價值,並且越是外表華麗的東西,人們越是偏向於把它的價值往高的方向推想。
商人若想把產品推銷出去。吸引大眾的關注,漸而得到他們的認同與接受,除了注重產品本身的品質,還要重視其外在包裝。原本很普通的產品,稍事包裝,即可煥然一新,呈現出與原來有天壤之別的麵貌;質量好而貴重的產品,通過包裝可吸引人們的關注,擴大潛在影響,並且可增加其原本的價值。人們購買這些商品,並不在於它的價值是否提高了,而在於它給人們心理上的一種滿足感。
包裝不僅僅是產品表麵的裝飾,而包括更為廣闊的範圍,借某一價值為晶核而不斷附上去的並不斷產生超越該價值的派生價值。這種派生價值就是心裏的愉悅和心理上的滿足感,有時候,這種需要比其本來的價值還要大。這種需要是原來就潛藏在人的心裏的,並非完全是由楚國商人“製造出來”的。但是,楚國商人能夠敏感地察覺時人這種尚不為人知,尤其是其他珍珠商還未重視的大眾心理,並巧妙地加以發掘,這就充分顯示出他的眼光和智慧。
楚國商人用來裝珍珠的珠光寶氣的匣子是包裝,現今做工精美、印刷考究的暢銷書是包裝,商店金碧輝煌的門麵是包裝,餐館裏穿紅著綠、薄施粉黛、殷勤微笑的服務員小姐是包裝,電視媒體上鋪天蓋地的廣告是包裝……評價這些包裝成功與否的標準,就是它們是否能讓消費者乖乖地掏腰包,興高采烈地回家去。
在現代商場中,商品包裝充當配角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要想避開“一流商品,二流包裝,三等價格”的誤區,必須打好商品包裝這張牌。槍眼的包裝會為你的商品增加不可忽視的附加值,它是商品的體麵新裝,當消費者觀其外觀而心動時,必能使你獲利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