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地說,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較難,生意跑來找你,你就容易做。
——李嘉誠
商家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要注意運用各種手段創造自己的馳名商標,以鞏固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而要創名牌,就要做絕活。
著名的老字號“王麻子”剪刀能成為中國曆史上響當當的名牌,以致在中國刀剪行業中素有“南有張小泉,北有王麻子”之稱,其秘訣就是“創名牌,做絕活”。
明朝末年,山東青州府有名叫張興、李順的師兄弟二人,因生計所迫,離開家鄉來到北京,以打剪子為生。他們二人手藝精良,工精活細,製成的剪子耐使好用,深受用戶歡迎,產品供不應求。清順治八年(1651年),有王姓山西人,臉上有麻子,在北京宣武門附近開設了一家經營火鐮、剪刀等的雜貨店。王某本人不但會打製剪刀,而且善於經商。他和張興、李順合作,將兩處作坊和雜貨店合在一起,王出資為東家,張、李二人為領東,既有作坊,又有門市,成為一家專門生產、經營剪子的商號。
由於貨真價實,這家專營店遠近聞名。北京人和外地赴京者凡是要購買剪子的,一定要到這個剪刀店來買。王掌櫃經常在櫃台上照顧售貨,他臉麵上的特征,就被人們記在心頭,相互傳播,人人都把這家雜貨店稱之為“王麻子”,“王麻子”的聲名也因此“不脛而走”。
精明的王掌櫃因勢利導,於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正式將自己的商店掛出“三代王麻子”的招牌,並在本店生產的剪刀上刻上“王麻子”三個字,凡是售出的剪刀都有印記。外埠采購數量較多者,要把售出的貨包裝整齊,用自己的麻袋妥善包裝,麻袋上印有“王麻子剪刀店”標記,由於“王麻子”這個商標人人皆知,聲譽卓著,這家商號幾代的真名字反而無人知曉。
名牌人人想創,但不是人人都能創得成的,最關鍵的是要有自己的“絕活”。有人說,隻要有錢,我可以大肆宣傳,甚至可以在央視上做廣告。是的,強大的宣傳攻勢可以暫時讓你的產品或服務成為名牌。但這裏有兩個問題:一是這樣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保證;二是如果在產品和服務上沒有自己的特色或絕活,顧客也絕不會用第二次,這樣的名牌不會長久。所以,要創名牌,就要做絕活。長久的生意才是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