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8章 利用名人效應(1 / 1)

隻有引起他們的注意,你才有可能成為他們的選擇。

——史蒂夫·凱斯(美)

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同一個產品,往往在不同的頻道都安排了廣告,而且是早上播,中午播,晚上播,密度很大。這不是浪費嗎?其實不然。這是廠家在向大眾灌輸自己產品的形象,雖然觀眾一次記不住,引不起注意,但次數多了,觀眾自然就接受了。很多商家還是利用名人效應,找大腕代言。名牌是怎麼產生的,廣告的貢獻功不可沒。

商品銷售中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效應,根本原因在於人對任何東西的看法,從來不單純局限於其本身,甚至也不局限於其直接效用,而是有意無意自覺不自覺地賦予它種種額外的意義。這就是人類的一般天性。在中國,人們的“一股風”行為還有更深刻的社會、文化因素在起作用。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一些中國人無論目前處境如何不利,地位如何卑微,都有一種潛在的希望成為大人物,有一種成功者的意願。既然現實生活中實現不了,甚至也從未意識到過自己竟有這種“奢望”,那麼,在使用已被賦予了名牌價值的物品時,下意識地或者無意識地滿足一下這種“非分之想”,也是一種正常的調節心理平衡或情感宣泄的方式。

中國傳統商人本來就特別重視“人理”,對國人人性中這一永恒的要求或小小的弱點自然了如指掌,至於往哪個方向去引導,全看引導者個人的需要了。

現代社會,名人做廣告已經司空見慣了,但那是一種明顯的商業行為。人們更看重的往往是不具有商業性質的名人效應,此種效應的商業價值更大。人們崇拜名人、信任名人,所以對名人喜歡的商品自然就有好感。聰明的商家恰恰就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巧打“名人”這張牌,自然就很有“效果”。

倫敦一家曾經門可羅雀的珠寶店,為了擺脫其岌岌可危的困境,利用人們對黛安娜仰慕、傾倒的心理,對顧客這樣介紹說:“這是黛安娜王妃前天選購的那種項鏈。我想,你一定也喜歡它。”那些“愛屋及烏”的“黛安娜”迷們,立刻搶購“黛安娜王妃”所賞識的首飾。老板滿麵春風,親臨櫃台,麵帶微笑,熱情地為每位太太和小姐介紹“黛安娜王妃”喜歡並購買的那種項鏈,那些愛趕時髦的“黛安娜”迷們蜂擁而至,使得這一家珠寶店一時門庭若市,車水馬龍。僅幾天的營業額就超過了開業以來的總營業額,發了一筆大財。

借名人的名氣是一種很有效的經營方法。但是,使用這種方法應當注意所提到的名人,必須是大眾公認的。而他確實與產品有關,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起到引起注意和興趣的效果。如果這種方法使用不當,也就是說如果你所提到的名人是“過氣”的或者與你所經營的產品的關係很牽強附會的話,隻能引起顧客的反感和否認,從而帶來負麵影響。

有好的產品還得有好的廣告,這就像一個絕色美女,如果藏在深閨裏,是沒有人知道的。在廣告宣傳上屢出奇招,舍得投入,差不多是所有精明商人的做法。商戰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廣告戰,有的商家本來產品不錯,但是由於廣告做得不成功,產品的銷路就是打不開。可見,廣告是何其重要,它是產品的開路先鋒,起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