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組織前進的動力。
——豐田英二(日)
我們認為,設計和工藝可以克隆,文化不可抄襲。一旦一個企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別人是偷不去,也是學不去的,良好的企業文化將使組織長期收益。
形成一種企業文化,要經過企業領導者的長期倡導,並且要得到全體員工的積極認同、實踐和創新,從而形成企業所特有的整體價值觀念、信仰追求、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經營特色、管理風格以及傳統習慣等。
所以,企業文化被看成是一個完整的體係。這個體係包括:企業整體價值觀念、企業精神、企業倫理道德和企業風貌與形象四個部分。其中,企業風貌與形象處於企業文化結構的表層,企業倫理道德處於企業文化結構的中層,核心則是企業整體價值觀念和企業精神。
企業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個異性。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有各種各樣的企業。由於文化風格不同,不同的文化呈現出不同的特色和魅力,從而形成了不同企業的個異性。
(2)共識性。企業文化應該是企業廣大員工的共識,是多數員工共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有趣的是:所謂“共識”,開始時往往比較集中地體現在企業少數代表人物的身上,如企業裏的英雄、模範、標兵等。任何一種積極、優秀的企業文化的形成,總是以少數先進分子的先進思想意識或行為作為起點,逐漸影響教育了更多的人,並將其滲透到企業的各項具體工作之中的。這當中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企業領導者的積極倡導和身體力行。
(3)非強製性。顯然,企業文化不是法律,也不是強製員工必須遵守的金科玉律,企業文化強調文化上的認同。企業文化體現著企業的整體價值觀念,改變了員工從各自的角度建立價值觀念而導致的一盤散沙的狀態。在一個企業裏,一種主流文化一旦成了氣候,形成一種氛圍,便也自然而然的產生了一種約束力,稱之為“軟約束力”。對於少數員工來說,身處這樣的氛圍中,不由自主之間,已經受到了約束,融入了主流文化之中。
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作用重大,企業有沒有活力,有沒有進取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企業文化決定的。所以,我們要建設企業文化,塑造求真務實,積極向上的企業精神,統一全體員工的思想,激發企業活力,從而推動企業不斷前進。
德國、日本為什麼能迅速複興,就是有堅強的民族文化。同樣,企業的振興也需要文化,企業沒有文化,就等於沒有靈魂。一旦企業文化在企業中紮根,就能免除很多爭議,也節省時間(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