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才是喜樂10(1 / 3)

第九章 贏得生命的祝福

贏得祝福,解除詛咒

有八種人,他們的語言、態度和想法,對他人的命運,尤其是對嬰孩和兒童影響很大。

這八種人分別是:長輩、親人、老師、領導、好友、權威、宗教人士和大眾輿論。

? 這八種人又可概括為兩類:一是心靈易連通的;二是能量級別高的。因為這兩類人很容易把信息放入人的潛意識,從而影響命運。他們的態度和評價就好似最靈驗的“詛咒”和“祝福”,會跟隨一個人的一生。

? 儒家則總結為三類,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天命就是天意或民意;大人就是領導或尊長;聖人言就是聖人的思想和有道德者的看法。這三者有一個違逆,命運便難得順利。所以君子(明智的人)悉皆敬畏;小人無知無畏,悉數盡違,所以苦難無期。

? 又有些人,因為自負或不懂,在這八種人麵前留下了傷害或不好的印象,而不求懺悔和改變,以為可以一走了之,卻不知道隻要“詛咒”沒有解除,即使走到天涯海角,嚐盡各種方法和努力,命運或健康也難以改善。

? 所以,設定孩子的命運,首當其衝的不是讓他懂得什麼,而是父母學會“祝福”!

? 改變自己的命運,首當其衝的不是努力和奮鬥,而是解除“詛咒”!

眾生是福慧與財富的源泉

人的苦樂就在一念間。一個人如果轉變觀念,他就不苦了。有一句話說,“心在哪裏,命就在哪裏”。念頭是開關,一開就光明,一關就黑暗。人生也是這樣,一切都在我們一念間。

比如做服務工作的人,他如果願意為眾生服務,與眾生結緣,那麼每結一緣,他都會感覺一份喜悅、一份功德、一份福報、一份人脈。如果僅僅是應付,他就會很累。

思想是一切動力的源泉。我們可以從思想裏找到一切動力的源泉,它的名字就叫眾生。眾生就是大地,大地生長一切樹木花草。從佛教看,眾生是福德的海洋、智慧的源泉、力量的源頭。一個人隻要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他整個生命可以就做一件事情,就是為眾生,其他什麼都無須再想。

前段時間,有個學生給我發短信,他說:“我選什麼專業好?”我說:“你選擇你最喜歡的專業。”他說:“我喜歡的專業很多,又怎麼辦呢?”我說:“你就選一個對眾生有利的專業。”我們父母教孩子,常常教他們做這個可以成名,做那個可以有利,讓孩子從小就建立自私自利的觀念。這不等於是在害孩子嗎?應該對孩子說:“你應該去思考怎樣幫助別人,怎樣利益眾生。”

一般的母親,往往隻會教孩子:“不管你看到了誰,你都要想著從他身上獲取點什麼。”而智慧的母親則會說:“孩子,你一定要記住,你以後不管見到任何人,都要在心裏問一句話——我能為他做點什麼?”這樣的母親教會了孩子獲取幸福感的最大方法。

所以我們的苦難、貧窮、不如意、不順利,是從哪裏來的?就是因為心中隻有自己。多一份利他之心,生命才會更加開闊,福慧和財富才會源源而來。

教育如何創新

?我曾經問過致力於教傳統文化的人士兩個問題:第一,什麼是傳統,什麼是文化?第二,傳統文化到底要傳什麼?很多人都回答不出來。所以,我發現傳統文化若是脫離了“體、相、用”原理,就無法去講傳統文化,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傳統文化到底傳什麼。

? 傳統文化,傳變的還是傳不變的?這很重要。如果傳變的,從清朝到現在,還傳什麼?我們隨時都在變,比如冬天要穿厚衣服,夏天就要脫掉厚衣服。冬天,媽媽會對兒子說要穿多點,但這種語言夏天就不能用。同理,清朝的形式也不能拿到今天來用。所以,傳統文化不是在傳形式,它隻能傳不變的,這不變的就是傳統文化的體。比如,西方人和東方人的長相不一樣,這隻是形式和現象不一樣,但是他們的心性和人性是共通的。

我常在思考,到底用什麼方法來用於今天的教學呢?那就是“體、相、用”,它是事物的三個層麵,體——本體,相——形象,用——作用。比如,眾生平等,就是“體”上的平等,不是形象上的平等。有人提倡男女平等,我開玩笑問他:那為什麼要修兩個廁所?平等不是指形象平等,或是作用平等,要不男人也來生小孩。所以,男女平等是指人性上的平等,眾生平等是指我們都有同樣的空性和佛性,在本體上的平等。因此,無論是雞鴨還是豬狗,在“體”上都是平等的,在“相”上不平等,在“用”上也不平等。

? 再比如,桌子是木頭的,椅子是木頭的,雖然形象不一樣,作用不一樣,但它們都是木材,本質和體係上是平等的,所以桌子和椅子是平等的。如果桌子比較爛,椅子比較好,你就說桌子不是拿來放菜的,要放在椅子上,你就錯了。你要理解事物之間的秩序,按照正常的秩序先是本體,然後是形象,最後是作用,這是事物正常的呈現。這裏的體是木材,相是桌子和椅子,用是放菜和放屁股,這個是不能顛倒的。即使再爛的桌子也是可以放菜的,再好的椅子也是拿來放屁股的。那為什麼把它做成椅子的形象,這是因為什麼而誕生的?是需求來定的。因為我們需求椅子,所以就從木材上麵去生產椅子。這是我們的需求定的形象,不是想象定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