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安住在財富中
困惑、需求和向往
隻要人存在,就會有這三大特征存在:困惑、需求、向往,我把這三個特征稱之為“人類三大永恒存在”。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它具有存在的價值,就是能夠幫助到眾生。在商業社會,表麵是商品在流通,其實商品隻是一個通道,是愛與慈悲在流通,通過這個通道,讓愛與慈悲流動。人性中最根本的需求是愛與慈悲,不是商品。當商家不再關心“人類三大永恒存在”的時候,當商品中不再有愛與慈悲流動的時候,商家與商品的末日就來到了。
?為什麼宗教會千年存在而企業不能呢?其原因就是宗教緊緊地抓住了“人類三大永恒存在”,因此,隻要人還存在,宗教就會永遠存在。而企業以利潤為目的,沒有把目標放在“人類三大永恒存在”上,所以不能永存。
?如果企業家明白了這些,開始努力為“人類三大永恒存在”服務,把目標放在更多地解決顧客的困惑、滿足顧客的需求、引導顧客的向往上,那麼產品就能夠自然暢銷,企業就能夠輕鬆“百年”。否則,想發展、想百年,都是歪腦筋,都是顛倒夢想,徒勞無益。
?如果商業也開始為“人類三大永恒存在”服務,商業也可以變成“宗教”,具備宗教一樣強大的力量和效果。其實,商業已經是一種“宗教”,姑且稱它“商教”,企業家就是傳教士,顧客就是信徒。如果企業家悟正了,“商教”就是正教;如果企業家迷惑了,“商教”就變成“邪教”了。
?所以,在商業經營和競爭中,什麼手段,什麼技巧,什麼能力,都不如擁有三大能力:解決眾生困惑的能力、滿足眾生需求的能力、帶領眾生向往的能力。它是人一生的魅力所在、喜悅所在、價值所在與財富所在!
你想取別人的錢嗎
一天我給一位喜歡羨慕和嫉妒別人的大學生打電話。
他用沮喪的口吻向我抱怨:“別人有的我都想有,可是為什麼我得不到呢?”
我就說:“你能不能給我寄五千塊錢來?”
學生很驚訝,說:“我沒有那麼多錢。”
我告訴他:“到銀行去取就可以了啊!”
學生繼續驚訝地說:“我的銀行賬戶裏也沒有那麼多錢啊!”
我又告訴他:“那你就取別人的呀!”
學生更是驚訝:“別人的錢取不出來呢!”
我反問他:“別人的錢取不出來,那誰的錢能取出來呢?”
學生非常肯定地回答:“我隻能取出自己曾經存進去的呀!”
我隻說了一句:“可是這個世界有好多人天天都想取別人的錢呢!”
學生恍然大悟。
任何財富都要通過辛勤勞動方可獲得,妄想不勞而獲者隻能使自己變得更加狼狽不堪。多貪多欲的人,就算富甲天下,還是無法滿足,等於是個窮人,這種人擁有的是痛苦的根源而非幸福的靠山;而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
知足是一種笑對財富的態度,常樂是一種幽幽釋然的情懷。知足常樂,不嫉妒他人所擁有的,對自己所擁有的加倍珍惜,做到這一點,人生會多一份從容,多一些幸福。
五百塊錢買汽車
我的一個學員打電話向我抱怨:“為什麼我努力了還是得不到?念經行善了但命運卻不變?”
我對他說:“我給你寄五百塊錢來好不好?”
他說:“你的錢我不敢要,而且,你為什麼要給我錢呢?”
我對他說:“我是要你幫我辦一件事。”
他問:“你說辦什麼?我絕對幫你辦好!”
我笑著說:“我想請你幫我買一輛汽車。”
他驚訝地說:“五百塊錢怎麼能買到汽車呢?!”
我對他說:“原來你也知道五百塊錢買不到汽車呀!可是世上有太多的人都在絞盡腦汁,總想付出一點得到很多。”
五百塊錢無法買到汽車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仍然有很多人總是期待著用微小的付出取得巨大的收獲。生活是公平的,當你的付出從量變升華到質變的時候,你的人生也會升華,當然,你的財富也會得到累積和增值。
超級發財之道
夜裏,在我的寮房,有人請教發財之道。
我從座位上下來,走到門口電燈的開關前,把燈全部關掉。於是房間立刻陷入了一片漆黑之中,幾秒鍾後,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絲不快。
我問:“你們看,這房間的東西少了沒有?”
來訪者回答:“沒有!”
“那在哪呢?你們看得見嗎?”我說。
來訪者:“看不見。”
“看不見就等於沒有!”我說。
把燈打開,房間頓時明亮起來,大家的心立刻舒服起來。
我又問:“房間的東西變多了嗎?”
來訪者:“沒有。”
我說:“但整個房間的一切都出現了,我們立刻擁有了供桌、鮮花、佛像、裝飾,還能看清楚對方的表情。如果在黑暗中,能夠抓到的東西一定是碰巧和有限的;而在光明中不用抓,我們就擁有了一切。所以,讓心靈從黑暗走向光明,就會發現——原來一切都在這裏!這個發現的過程就是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