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強中幹

[釋義]幹:枯竭。形容人表麵看來非常強大,內裏非常虛弱。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十五年=》

[同義]色厲內荏 羊質虎皮

[反義]綿裏藏針

[例句]超級大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卻是外強中幹,色厲內荏。

[故事]春秋時期,秦國攻打晉國,一連三仗獲勝。秦國的軍隊乘勝進入了晉國的陣地,晉國形勢十分危急。

晉惠公決心親自出征,抵抗秦軍,於是便叫人給他的戰車上套上鄭國出產的名馬。此種馬高大強壯,他以為用此馬出征,有利於戰事。在一旁的謀士慶鄭知道了,勸咀他說:

“古代有祭祀活動或打這樣的大仗,一定要用本國產的馬。因為本國的馬在南國的國土長大,適應本國的水土,懂得本國人的心,因而它聽從本國人的使喚,而且它熟悉本國的道路。所以用它套車,不會不順從你的意誌。”

晉惠公聽了,並不以為然。隻聽慶鄭繼續說道:

“現在你改用鄭國的馬,你不熟悉它的性情,這太危險了。此馬又高又大,又很強壯,但一旦受驚,就會變得難以駕馭。此馬驚恐緊張,血管膨脹,呼吸急促,外貌雖很強壯,它內部已經氣虛力竭了;若發生這樣的事,後果不堪設想。那時,要進進不得,要退退不得,後悔也晚了。”

可是,晉惠公還是沒有接受慶鄭的勸告,一意孤行,套上鄭國的馬出征了。

不久,秦晉軍隊在韓地交戰,戰鬥十分激烈。正在此時,晉惠公的戰車所套的馬,陷入了泥濘之中,戰馬受驚,狂嘶亂叫,拚命掙紮,越陷越深,進退不得。晉軍因此大敗,晉惠公也成了紊國的俘虜。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釋義]比喻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隻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例句]這項工程可以說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隻要輸電線一接通,機器就能運行了。

[故事]公元208年,曹操率領80萬大軍駐紮在長江中遊的赤壁,企圖打敗劉備以後,再攻打孫權。劉備采用聯吳抗曹之策,與吳軍共同抵抗曹操。

當時,孫權和劉備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將廣,處於壓倒之勢。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和孫權的大將周瑜,商討破敵良策,二人不謀而合,都主張隻有火攻,才能打敗曹操。

可等一切都準備好後,周瑜卻發現曹操的船隻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隻靠南岸。這時正是冬季,隻有西北風,如果用火攻,不但燒不著曹操,反而會燒到自己的頭上;隻有刮東南風才能對曹軍發起火攻。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實現,急得口吐鮮血,病倒在床上,名醫、良藥都治不好他的病。這時諸葛亮去探望周瑜,問他為何得病。周瑜不願說出實情,就說:“人有旦夕禍福,怎能保住不得病呢?”

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著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怎能預料到呢?”周瑜聽到諸葛亮話中有話,非常驚訝,就問有沒有治病的良藥。諸葛亮說:“我有個藥方,保證治好您的病。”說完,寫了16個字,遞給周瑜。這16個字是: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周瑜一看,大吃一驚,心想:“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諸葛亮猜中,便請教破敵之策。諸葛亮有豐富的天文氣象知識,他預測到近期肯定會刮幾天東南風,就對周瑜說自己會呼風喚雨,能借來東南風。

周瑜聽了,病馬上就好了。他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準備,隻等諸葛亮借來東南風,馬上就發起進攻。3天後的深夜,果然刮起了東南風,孫、劉聯軍利用火攻大破曹軍。曹軍的兵馬損失慘重,曹操倉惶逃跑,從小道退回許昌。

妄自尊大

[釋義]妄:過份地。過份地看高自己,不把別人放在眼裏。形容狂妄自大。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馬援傳》

[同義]夜郎自大目空一切

[反義]低三下四妄自菲薄

[例句]我們應客觀地看待自己,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故事]東漢光武帝劉秀剛稱帝的時候,天下還末完全統一。公孫述也在成都稱帝,國號蜀。當時還有許多軍閥割據勢力,其中大將軍隗囂就占據隴西一帶,他手下有很多能征善戰的勇將,其中有一個叫馬援的將領,深得隗囂信任和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