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得無厭

[釋義]厭:滿足。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趙世家》

[同義]貪多務得 貪心不足

[例句]在舊社會,地主惡霸貪得無厭地IIII壓榨廣大的勞動人民。

[故事]春秋末期,經過長期的爭霸戰爭,許多小的諸侯國被大國吞並了。有的國家內部發生變革,大杈漸漸落入幾個大夫手裏。

那時,晉國國君的權力也衰弱了,實市又由六家大夫把持。他們是:趙、魏、韓、範、智伯、中行:六個大夫中,智伯是個野心勃勃的人,一心想廢國君而自立,但又怕其他大夫不服。

一次,智伯聯合韓、趙、魏去攻打中行氏和範氏,把中行氏和範氏滅掉後,智伯便侵占了他們的土地。

過了幾年,智伯為了削弱趙、韓、魏三家的實力,便讓他們三家每家都拿出一百裏土地給他。韓康子和魏桓子懼怕智伯,不得已都割讓了一塊土地給他,而趙襄子卻不肯割讓土地給他。智伯得知後,十分生氣,便約韓康子和魏桓子一同去討伐趙襄子。

趙襄子知道自己寡不敵眾,便采納了謀士張孟談的計策,遷到晉陽,準備了充足的糧食和兵器抵禦智伯。結果,知伯圍攻晉陽三年,卻一直沒能攻下來。

這時候,晉陽城裏的糧食快要沒了,智伯又用水淹城,形勢十分危急。趙襄子非常著急,便派張孟談去遊說韓康子和魏桓子,教他們聯合趙氏,反戈攻打智伯。

韓康子和魏桓子本來就對智伯不滿,知道智伯貪得無厭,滅了趙襄子對他們沒有什麼好處,便答應和趙襄子一起聯合起來,滅掉智伯,然後乎分知伯的土地。

於是,三家約定由趙襄子乘夜出兵,韓康子和魏桓子作內應。結果,三家聯合,把智伯擊敗,並殺死了他。

就這樣,貧得無厭的智伯落了個可悲的下場。

談言微中

[釋義]微中:有意無意之間說到問題的要害。形容說話或寫文章隱約委婉,但卻觸及問題本質。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

[同義]巧發奇中

[反義]詞不達意

[例句]小王談吐幽默風趣,經常是妙語連珠,談言微中,引得大家啞然失笑。

[故事]司馬遷是西漢的史學家,他主持編寫了史學著作《史記》。在《史記·滑稽列傳》的開頭部分,引用了孔子的一段話,大致意思是說《禮》、《樂》、《書》、《詩》、《易》、《春秋》這六部經書,雖然各自的性質、內容不同,但在政治方麵的目的卻是一致的,都是闡釋如何治理天下的道理。司馬遷還接著寫道:天道是非常廣大的,有些隱微而切中要害的話,同樣也能解除紛亂迷惑,實際上也解決了有關治理天下的大問題。

為了證明他的觀點,司馬遷記述了幾個幽默詼諧、趣味性強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中的人物頭腦聰明、機敏靈活。其中有一個有關優旃的故事。

秦國有一個善於歌舞的人,他叫優旃。優旃身材雖然矮小,但會講笑話,笑話中還包含著深刻的大道理。所以秦始皇很優待他,讓他陪侍在身邊。有一天,天下大雨。百官在宮宴中正喝著美酒,侍衛卻在大雨中紋絲不動地站崗,凍得直發抖。優旃看見後,很同情侍衛們,但自己也沒有權力讓他們怖息。便走到侍衛麵前說:“一會我呼喚你們,你們便齊聲答‘有’。”

優旃進宮殿繼續喝酒,大臣也開始向秦始皇敬酒。優旃快速走到殿外宮廊邊,高聲喊道:“侍衛們!’"

侍從們聽到優旃呼喚,便都大聲答應“有”。接著優旃開玩笑地說:“看你們雖然各個人高馬大,可又有什麼好處呢?還不是站在那兒挨大雨淋嘛!我雖然個頭矮小,福氣卻比你們大,可以在宮殿裏喝酒休息。”

優旃的話引起了秦始皇的注意。他發現侍從們被大雨湔得全身濕透,便命令侍衛們分兩撥,一撥站崗,一撥休息,輪換更替。

天羅地網

[釋義]羅:捕鳥的網。天空、地麵都遍布羅網。比喻包圍得非常嚴密,無處可逃。

[出處]元·李壽卿《伍員吹簫》

[同義]銅牆鐵壁

[例句]公安人員已布下天羅地網,這夥犯罪分子是插翅難逃。

[故事]春秋時期,楚平王荒淫無恥,霸占了自己的兒媳婦,這一舉動遭到大臣伍奢的斥責。平王十分惱怒,奸臣費無忌乘機進讒言,讓平王殺死了伍奢:為了斬草除根,又決定把伍奢的二個兒子騙回來殺死。還派人去追殺太子。結果伍奢的長子伍尚被騙了回來,讓楚平王殺死了。

楚平王的太子得到了風聲,連夜逃跑了,曆經艱險趕到了伍奢次子伍員也就是伍子胥那裏。當時伍子胥在鎮守樊城,聽到太子告訴他父兄被殺這一噩耗,又悲痛又憤怒,決心要為父兄報仇。太子又把楚平王和費無忌的奸計告訴了他,讓他一定要萬分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