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虎難下

[釋義]騎在虎背上想下又不能下來。比喻事情進行的途中無法中止,有進退兩難的意思。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溫嶠傳》

[同義]進退兩難 進退維穀

[反義]一帆風順 勢如破竹

[例句]當初是他自告奮勇接受這項工作的,但做起來卻發現事情很難辦,但這時已經是騎虎難下了。

[故事]晉代,晉成帝成和三年,鎮守曆陽的將領蘇峻和鎮守壽春的將領祖約,以誅殺輔佐成帝的中書令庾亮為名,率領軍隊殺入都城建康,掌握了朝廷大權。

這引起了許多大臣的不滿。擔任江州刺史的溫嶠挺身而出,他收留了庾亮,還推選征西大將軍荊州刺史陶侃為盟主,發兵討伐蘇峻和祖約。可是由於叛軍的勢力太大了,手中還有成帝做人質,啕侃在戰場上連連失敗,不久軍糧也供應不足了。

陶侃本來就立場不堅定,如今見戰爭一再失利,就擔心若是失敗了,自己一定沒有好下場,於是責備溫嶠說:“當初你讓我當盟主時說要兵有兵,要糧有糧,可如今兵將在哪裏?糧草又在何方?如果再這樣下去,我就帶領自己的人回老家去了。”

溫嶠生氣地反駁說:“你說的不對,戰勝叛軍的關鍵不是自己有多少兵將,多少糧草,而是自己隊伍內部是否團結。當年劉秀、曹操兵微將寡,卻能以少勝多,是因為他們的隊伍團結一致。蘇峻、祖約這些人有勇無謀,以下犯上,我們一定能夠把他們戰勝。而今皇帝被人挾持,國家正處於緊要關頭,我們討伐逆賊,是正義之師,怎能半途而廢呢?我們現在的處境,正如騎在老虎身上,不把它打死就下來,一定會被老虎給吃掉。您現在若違背天意,獨自撤兵回去,必然會影響士氣,使討伐失敗,這個責任您就推卸不了了。而且那時候蘇峻、祖約也一定不會放過你。”

陶侃聽了溫嶠的話,認為很有道理,就打消了回老家的念頭。後來經過他們的努力終於打敗了叛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千裏送鵝毛

[釋義]從千裏之外送去鵝毛作為禮物。比喻禮物雖小,惰義卻深。

[出處]南宋·羅泌《路史》

I例句]老王的老鄉從家鄉捎來一些土特產,老王高興地說:“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啊。”

[故事]唐朝時,南方邊緣地區有個縣令,得到了一隻在當時非常稀奇的天鵝。為了討好皇帝,他決定把這隻天鵝獻給皇帝。為此,他派一個叫緬伯高的官差去京城。

緬伯高抱著這隻珍奇的天鵝,心裏緊張急了。因路途遙遠,還要精心照顧這隻珍貴的天鵝,緬伯高一路上非常辛苦,惟恐出一點差錯。

當緬伯高經過沔陽湖邊時,覺得很疲倦,就決定怖息一會兒,洗個臉再走。他下了馬,洗完臉,覺得精神好多了。這時,他看到所帶的天鵝因一路風塵仆仆,顯得委靡不振,身上又髒又臭,就想給它洗個澡。他小心翼翼地把天鵝放在湖中。誰知天鵝下了水,異常興奮,猛一使勁,就掙脫他的手掌,飛了起來。緬伯高一見,忙伸手去抓,可哪裏抓得住,隻抓掉了天鵝的一根羽毛。天鵝則長鳴一聲,飛上藍天,一會兒就蹤影皆無了。

緬伯高看到天鵝飛走,嚇得直流冷汗。苦思冥想一番後,他決定拿著這根鵝毛去見皇帝。緬伯高不到京城,見了皇帝,他兩手托著一根鵝毛恭恭敬敬地呈上。皇帝莫名其妙,這時緬伯高呈上一首詩:

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遠遙:

沔陽失去鵝,倒地哭號號。

上複唐天子,可饒緬伯高;

禮輕人意重,千裏送鵝毛。

這首詩訴說了自己一路的艱辛和對皇帝的敬意。皇帝聽了之後,深受感動,不但免了他的罪,還重賞了他。

千載難逢

[釋義]載:年。一千年也難得碰見。形容機會的難得、可貴。

[出處]唐·韓愈《韓昌黎全集》

[同義]千載一時 鐵樹開花

[反義]司空見慣 屢見不鮮

[例句]能隨登山隊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探險,這可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故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韓愈,小時候就成為孤兒,由他的嫂子撫養。他刻苦自學,年輕時代就博覽群書,在學問方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35歲到京城,擔任國子監博士,後來又被提升為刑部侍郎(中央司法部門的副長官)。

當時佛教盛行,唐憲宗也很崇尚佛教。他聽說有所寺院裏安放著一塊佛祖釋迦牟尼的遺骨,便準備把它迎進宮裏禮拜。韓愈對此很反感,寫了一篇《諫迎佛骨表》加以反對。其中提到,佛教傳入中國後,帝王在位時間都不長,想拜佛求保佑的,結局必然是悲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