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戰國·墨翟《墨子·公輸》
[同義]因循守舊 陳陳相因
[反義]推陳出新 革故鼎新
[例句]他墨守成規,不敢勇於創新,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故事]墨子,名翟,魯國人,戰國初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門徒很多,影晌很大,在當時與儒家並稱為“顯學”。《墨子》是他及其學生的言論、著作集,中心思想是主張“兼愛”“非攻”反對戰爭。
有一次,楚王想去攻打宋國,就讓當時最有名氣的工匠公輸班設計攻城的雲梯。墨子聽到這件事,就急忙從魯國趕到楚國的國都,想勸說楚王放棄攻宋的打算。
墨子見到楚王,就對他說:“聽說您要打宋國,有這回事嗎?”楚王回答:“有”。墨子說:“楚國地大物博,宋國隻是個彈丸之地,您有了華貴的馬車,為什麼還要去奪人家的破車呢?而且,要打仗也一定要有占領宋國的把握才能去,如景打不贏,會浪費多少人力、物力啊。我認為您一定打不下宋國。”楚王根本就不相信墨子的話,他認為墨子是想阻止他才會這麼說,所以仍固執己見。墨子說:“那麼好吧,請讓我代表宋國,讓公輸班代表楚國,讓他用新製的雲梯來攻打我,看他能不能攻進城。”
於是公輸班用他製造的雲梯,去攻打墨子守禦的城池,一連攻了好幾次,都沒有攻下來,反而被墨子打退。後來兩人換了過來,公輸班守城,墨子攻城,墨子一連攻下來九次,楚王見公輸班製造的器械並不能攻破墨子所守的城,很生氣。這時,墨子對他說:“我已經派了300個徒弟守在乒R國,等著你們進攻呢。”楚王見這次出兵攻打宋國實在沒有取勝的把握,就放棄了攻宋的打算。
墨子善於守城的故事,就演變為成語“墨守成規”,隻是意思有所不同,指的是技老規矩辦事,不求改革。
目光如炬
[釋義]眼睛亮得像火炬。原形容人發怒,眼中冒火,後形容限光遠大、見解高明。
[出處]南朝·梁·沈約《宋書-檀道濟傳》
[同義]目光炯炯
[反義]目光如豆 目光如鼠
[例句]溫家寶總理在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時,慷慨激昂,目光如炬。
[故事]檀道濟是南北朝時期宋國的大將,他為宋武帝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有一次,擅道濟攻下了洛陽,在這場戰役中,他們俘虜了許多敵人。有人建議把這些俘虜都殺死,被檀道濟製止了,他認為不殺俘虜可以平定人心,就把俘虜都放了。洛陽百姓見此都對宋軍表示歡迎。宋武帝知道後,封檀道濟為護軍將軍。
後來,宋武帝死了,宋文帝即位,派檀道濟去征討北魏。檀道濟率軍取得了連連勝利,一直打到了北魏的曆城。這時遇上了糧食缺乏的問題,軍營產生了騷動。有些士兵認為沒有糧食,自己一定會失敗。針對這個困難,檀道濟想出了一個辦法。當天的夜裏,他派親信弄來幾車沙子,把剩下的糧食放在沙子上偽裝起來。第二天早晨,士兵們看見了成堆的糧食,都放下心來,又把注意力一致對外了。
又有一次,宋兵被魏軍包圍了,情況十分危急,宋兵將士又有些擔心。於是檀道濟令軍士脫下甲胄,身穿白服,緩緩走出軍營。魏軍被檀道濟打怕了,以為這次又是什麼計謀,竟然沒敢進攻,宋軍安然脫險。
檀道濟的功勞越來越大,又深得人心,而且手中掌握著兵權,宋文帝開始擔心他會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和近臣商量怎樣除掉他。有一次宋文帝生了急病,恰好魏軍來進攻,便把檀道濟召入朝廷,乘機以意圖謀反的罪名,把他打入大牢。對此檀道濟十分憤怒,目光像燈一樣亮,像火一樣發光,一口氣就喝下了一斛酒。後來,宋文帝把他的部將和十一個兒子也全都捉住,並把他們和檀道濟一起殺害了。
沒過多久,魏軍就得到了檀道濟被殺的消息,他們都感到心頭如釋重負,就肆無忌憚地大舉進攻宋國。兵馬漸漸逼近了石頭城,宋文帝聞訊登上石頭城,看著鋪天蓋地而來的魏軍,不禁想起了檀道濟臨死前說的話:“你們這是自毀長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