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歡樂到極點就會生出悲傷之事。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

[同義]興盡悲來 否極泰來

[例句]王大爺買彩票中了大獎,一激動犯了心髒病,真是樂極生悲啊。

[故事]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人名叫淳於髡,他身材高大,五官端正,為人風趣,平素能言善辯,曾多次被齊王派往各諸侯國處理齊國外交方麵的事務,每次他都做得很好。

齊威王即位後,整天沉湎於酒色,不理朝政,國家弄得一團糟。各國乘機都來侵犯,齊國四麵受敵,危在旦夕。

公元前371年,楚國派大軍侵犯齊國。齊威王派淳於髡帶上黃金百斤,車十輛和駕車的馬四十匹向趙國求救。淳於髡大笑著說:“不供奉很多的祭品,而祈求很多的東西,這是十分可笑的。”齊威王明白他的意思,馬上把禮品加到黃金千斤,白璧十對,車百輛,馬四百匹。淳於髡帶著這些禮物來到趙國,向趙王獻上禮物。趙王撥給他十萬精兵和一千輛裹有皮革的戰車。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就連夜撤兵了。

齊威王非常高興,在宮內設宴招待淳於髡,並問他:“先生能喝多少酒?”淳於髡回答說:“我有時喝一鬥酒就醉了,有時喝十鬥才醉。”齊威王不解地問:“先生喝一鬥就醉了,還談什麼喝十鬥呢?”淳於髡回答說:“大王賞酒給我,我由於緊張,隻喝一鬥酒就醉了;假如家裏有尊貴的客人來,我忙於敬酒應酬,喝不到兩鬥就醉了;假如朋友久別重逢,說話投機,我喝五六鬥才醉;至於鄉鄰之間聚會,沒有時間限製,我最開心,可以喝上八鬥酒;天黑了,如果主人單留下我,而把別的客人送走,這時我心裏最高興,能喝十鬥酒。”

說到這裏,淳於髡又講起道理:“酒喝多了容易出亂子;歡樂到了極點則容易發生悲傷的事情。所有的事都是這個道理。”

淳於髡的意思是,無論什麼事都不能走向極端,到了極端就會衰敗。他就此來婉轉地勸說齊威王。

齊威王聽了這些話,明白淳於髡是在勸諫自己,便連聲叫好。從此以事,停止了徹夜宴飲,並任淳於髡為招待各諸侯國來使的賓禮官。

力不從心

[釋義]從:順從:心:意願。力量不能順從心願。指能力不夠,不能達到目的。

[出處]漢·班固《漢書·班超傳》

[同義]力所不及 力不勝任

[反義]力所能及 應付裕如

[例句]老王年紀大了,做起事親總感到力不從心。

[故事]東漢的班超,非常有才氣,但後來為了實現壯誌,投筆從戎,成為當時有名的將領。他被皇帝派去鎮守西域,一連30多年,安撫聯絡了許多西域小國,又英勇地與匈奴作戰多次,立下汗馬功勞,被漢和帝封為定遠侯。

30多年過去了,班超已從壯年進入了暮年,體力和精力大不如從前,也一天比一天的更加思念故土,可是幾次上書請求告老還鄉,都得不到回複。於是他又給和帝寫了一封信,信中例舉了薑太公、蘇武等,身處異鄉又回到故鄉的事例,希望皇帝讓他進入玉門關,就很滿足了。言辭感人,催人淚下。

班超有一個妹妹,叫班昭,也是曆史上有名的才女。她體會哥哥的處境,感受到哥哥的心情,便也向和帝上書,替哥哥請求告老還縛。奏書中說:“我的哥哥班超,承蒙皇帝加恩,守衛西域,立誌獻出性命報效皇恩,也立下了一些功勞。他每逢攻戰,總是身披金甲,不畏死亡,倚仗陛下英明,在大漠中征戰了30年。現在已70多歲,年老體衰,須發皆白,雙手麻痹耳聾眼花,雖說要竭盡全力,卻也是力不從心了。這樣,如果出現暴亂,就會損害國家的利益,也使他以前的功勞全部廢棄,所以懇求陛下,允許我哥哥回到故鄉,不要讓他在衰老的時候客死他鄉。”信中的“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是成語“力不從心”的出處。

漢和帝看了班超兄妹的信,十分感動,立即下詔傳班超進京,並加封了官爵。這樣,這位征戰異地30年,已經衰老不堪的大將,終於回到了故鄉的土地。然而70多歲的班超,回到故鄉不久後,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