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益壯

[釋義]益:愈發,更加:壯:雄壯。年紀雖老,誌氣反而更加高昂雄壯,形容人老幹勁大。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馬援傳》

[同義]老而彌堅 老驥伏櫪

[反義]末老先衰

[例句]別看老王年紀大了,但他老當益半壯,仍然工作在第一線上。

[故事]東漢的名將馬援,從小就心懷大誌,長大以後幹一番大事業。年輕的馬援非常能幹,他一麵放牧牛羊,一麵墾荒耕種,幾年後就成了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十分富足。但他不願做個守財奴,他認為增加財富的目的在於施舍、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因此,他寧願自己穿舊衣服,也要把自家的錢財、牛羊贈送鄉鄰、朋友。

王莽末年,馬援在魄囂手下做官。但不久他就發覺魄囂是個無能之輩,於是他毅然離開,投奔了漢光武帝劉秀。劉秀早聞馬援大名,求之不得,馬上對他委以重任。

劉秀稱帝後,為了消滅隗囂的割據勢力,親自率領大軍征討隴西,誰知山高路險,人地生疏,以至漢軍無法進軍。這時馬援依靠自己對地形的熟悉情況,為劉秀製定進軍路線,提出作戰計劃。結果魄囂的軍隊很快土崩瓦解,劉秀終於平定了西部地區。

後來,征側自立為帝。馬援奉令帶領水陸各軍,聲勢浩蕩地進攻交趾,在浪泊地區大敗交趾軍,俘虜近萬人,不久交趾便被平定了。馬援得勝還朝,文武百官郊迎三十裏。

馬援62歲時,漢軍去平定武陵動亂,結果全軍覆沒。馬援向劉秀請求出戰,劉秀瞧了瞧馬援,見他的胡子都白了,說:“將軍老了,還是別去了。”可是馬援不服老,就在殿前穿上鎧甲,跨上戰馬,雄赳赳地來回跑了一圈。劉秀不禁讚歎說:“好硬朗的老人家。”於是派他率領4萬大軍征討武陵。當時正值盛夏,許多官兵中暑,軍營裏疾病流行,馬援也病倒了,終於病重而死。

馬援生前常對朋友說:“大丈夫為誌,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就是說,做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就要越窮困,誌向越要堅定,越年老誌氣越要旺盛。馬援征戰一生,最後實現了平生的誌願。

老嫗能解

[釋義]老嫗:老太太。老年婦女都聽得懂,形容文章通俗易懂。

[出處]宋·釋惠洪《冷齋夜話》

[例句]他寫的詩貼近生活,通俗易懂,真正是老嫗能解。

[故事]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字樂天,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白居易自小聰明,五六歲就開始學寫詩,直到75歲去世,寫下了許多優秀作品。

青年時代的白居易由於家境貧寒,對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有較多的接觸,所以他的詩能多方麵反映不同的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敗。

白居易每作一首詩,都要讀給沒有什麼文化的老太婆聽聽,看她能不能理解,如果她聽不懂,就把她不懂的地方加以修改,直到她能理解為止。因此,白居易的詩雅俗共賞,流傳極廣。這樣高的藝術成就,使他成為繼李白、杜甫之後又一位傑出的詩人。有一次,他家的老保姆向他講了一件親眼見到的事:一天她上街,忽然聽見有婦人的哭聲,這時她看見一個穿著樸素的婦女抱著兩個孩子,站在一輛馬車旁,馬車上坐著一個將軍模樣的人,他對家丁低聲說了幾句話後,家丁便把婦女懷裏的兩個孩子搶走了。一時間,兒喊娘,娘哭兒,好淒慘的景象。隨著一聲馬鞭響,馬車帶著孩子奔馳而去,那婦女痛哭流涕,最後,暈倒在地。

老保姆上前攙扶起那婦女,經過了解才知道,那將軍模樣的人是她的丈夫,由於立了戰功,最近得到朝廷的封賞,便在洛陽娶了一個妙齡歌女,於是拋棄了自己的結發妻子,還搶走了她的兩個孩子。

自居易根據這一素材,寫成著名詩篇《母與子》,寫完後又讀給老保姆聽,直到老保姆完全聽懂了,白居易才定稿。

樂極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