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辟地
[釋義]比喻有史以來第一次或從末有過的。也比喻開創極大的事業。
[出處]三國·徐整《三五曆記》
[同義]亙古未有
[例句]新中國的建立,對勞動人民來說,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
[故事]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世界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天和地都還沒有形成,到處都是混沌的一片,也沒有任何的生命存在。又過了很久很久,盤古出世了。他發現自己的眼前是漆黑的一片,手腳都施展不開,覺得非常的生氣,於是自己便製造了一把斧子,用這把斧子劈開了圍繞在身邊的這些混混沌沌的東西。隨著一聲巨大的響聲,這混沌的東西被一分為二。其中輕的陽氣漸漸地上升,逐漸形成了高遠的藍天,而沉重的陰氣則慢慢地降下,形成了廣闊堅實的大地,從此,這世上才有了天和地。
當時天和地還不像現在這樣相距遙遠,盤古手托著藍天,腳踏著大地,他每天都在生長,天和地也隨之相距越來越遙遠。過了很久之後,天地才形成現在這樣樣子。
盤古開天辟地後,就成了天地間唯一的主宰,他的一舉一動,影響著天和地。當他感到愉快的時候,天空就一片的晴朗:當他生氣發怒時,天空便會烏雲密布;他哭泣,天空也會下起大雨:他長歎一聲,天地間便狂風大作,甚至當他睡著了,發出了鼾聲,空中也會響起滾滾的雷鳴。
又過了許多許多年,天地不可能再聚在一起了。盤古也歹巴了,他躺在了地上,他的身怖化成了五座大山,就是我國的五嶽,他的頭變成了雄偉的東嶽泰山,雙腳變成險峻的西嶽華山,兩個肩膀分別變成了南嶽衡山和北嶽恒山,他的肚子化成了巍峨的中嶽嵩山。他的身怖的各個部位都變成了人類生存中需要的各種元素,甚至於他的毛發和汗毛,都變成了花草樹市,來增加天地間的薑麗。
膾炙人口
[釋義]膾:切得很細的肉;炙:烤肉。人人都愛吃的美味的東西。後比喻人人都讚美的事物或詩文。
[出處]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下》
[同義]喜聞樂見 交口稱譽
[例句]唐代大詩人李白,為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故事]春秋時期,孔子收了許多徒弟來傳播思想,其中有兩個人是父子。父親的名字叫做曾哲,兒子的名字叫做曾參,曾哲父子的感情非常好,曾參也十分孝順。曾哲愛吃一種野生的叫做羊刺的果子,曾參常采來孝敬父親。而且父子二人也都愛吃膾炙,膾炙指的就是烤羊肉。
後來,曾哲去世了,曾參十分的傷心,從此後竟再也不吃羊棗了,以此來哀悼父親。這件事傳了出去,被許多的儒家弟子所稱讚。
到了戰國時期,孟子成為了一代儒學大師,他的弟子公孫醜對曾參不吃羊棗的事情感到不解,便向老師孟子請教。公孫醜問:“膾炙同羊棗哪一種更好吃呢?”孟子回答道:“當然是膾炙好吃了,幾乎很少有人不愛吃膾炙的?”公孫醜聽後便接著又問:“我聽說曾爹的父親既愛吃羊棗又愛吃膾炙,曾參也愛吃,而且膾炙遠比羊肉好吃的多。既然曾參要紀念他父親,為什麼隻戒羊棗而不戒更好吃的膾炙呢?這樣是因為他沽名釣譽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呢?”
孟子聽了,略一思考回答道:“膾炙味美,是所有人都愛吃的,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而羊棗對於曾參的意義就不同了。他的父親曾哲活著的時候特別地喜愛這種東西,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所以更有紀念的意義。所以說曾參戒羊棗而不戒膾炙就好比晚輩對於長輩隻忌諱叫名字,卻從不忌諱稱姓一樣。因為姓是許多人公有的,而名字隻是個人獨有的,這就是曾參戒吃羊棗的原因啊!”
聽了孟子的一番教導,公孫醜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