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偃聽後,回答道:“據我所知,講究禮節的人不厭煩瑣,善於打仗的人不厭欺詐。大王就用欺詐的方法吧!”說完,狐偃便告退了。晉文公對狐偃提出的方法有所疑慮,便把大臣雍委召來,並詢問他有什麼見解。雍季得知狐偃的看法後,並不讚成狐偃的主意,他對晉文公作了個比喻道:“有個人想要捉魚,便把池塘裏的水都弄幹了,當然他捉到了池塘裏所有的魚,可是,明年這池塘裏就不會再有魚可捉了:還有一個人,他要捕捉野獸,便把山上的樹市都燒光了,當然這樣能夠捕捉到許多野獸,可是,明年的時候,這裏就再也沒有野獸可以捕捉了。欺詐的方法雖然偶爾用一次會取得成功,但是經常使用的話就會失去靈效,這樣做並不是一個長久之策。”但雍季想不出更好的主意,晉文公便采用了狐偃的計策。
晉文公采用狐偃的欺詐之計,取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回國以後,雍季的獎賞比狐偃還要多。有人感到不解,以為晉文公弄錯了。晉文公解釋說:“雖然我軍采納了狐偃的建議才取得了勝利,但他的建議隻能得到一時的好處,而雍季的見解有永久的價值.因此應該重賞雍季。”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釋義]外表像金玉,裏麵卻是爛棉絮。比喻人或事物虛有其表,實質卻很差。
[出處]明·劉基《賣柑者言》
[同義]華而不實 虛有其表
[反義]表裏如一
[例句]那些穿著得飾,但談吐卻粗俗無知的人,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故事]劉基是元末的進士,後來輔佐了朱元璋,當了明朝的大臣,他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曾經寫過一篇題為《賣柑者言》的文章,記載了他親身經曆的一件事,用以揭露元代社會的黑暗。
那時候,柑子很難保存到夏天,但在航州城內就有一名小販,他善於貯藏柑子,可以把他的柑子保存一年,當別人的柑子都賣完了之後,他便把他保存的柑子拿出來出售。雖然他的柑子存了很久,但外表仍舊新鮮誘人,金黃欲滴,於是很多人搶購他的柑子,也不在乎價格高出以往的十倍。
這一天,劉基從他賣柑子的攤前路過,也買了幾個柑子,原本見了如此可愛的柑子,感到很高興,沒想到回家剝開一看,裏麵的果肉就像破舊的棉絮一樣,看了就倒胃口,更別說吃了。劉基很氣憤,就帶著柑子去找那個小販,指責他騙錢。
沒想到那個小販居然還很從容,笑著說:“我以賣柑為生,已經很久了,從沒有人說過什麼,隻有您不滿意。”又說:“當今世上騙人的事數都數不清,我這點小事又算得了什麼呢?你看那些穿著光亮甲胄的武將,一個個威風凜凜比孫子還要神氣,可他們真的懂得兵法嗎?還有那些衣冠楚楚、氣寧不凡的文官,他們真能治理國家嗎?如今天下寇盜橫行,他們不能抵禦;百姓困苦,他們不能解救:貧官汙吏,他們不能處置;法紀敗壞,他們也不能整頓。隻是一個個錦衣華宅,吃著山珍海味,喝著瓊漿玉液,騎著高頭大馬。哪一個不是道貌岸然的樣子,可又有哪一個不像我所賣的柑子那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呢?你為什麼沒看到這些騙人的人,反而僅僅注意到我這個小小賣柑子的呢?”
劉基聽後,半晌無言。回到家後就以此為題材,寫出了這篇《賣柑者言》。
盡心竭力
[釋義]竭:用盡;盡:全部用出。費盡心思,用出全部力量。形容做事認真、負責。
[出處]南朝·梁·沈約《宋書·宗越傳》
[同義]盡心盡力 殫精竭慮
[反義]敷衍塞責
[例句]劉老師為讓同學們都能考上理想的學校,她盡心竭力,廢寢忘食。
[故事]南北朝時,有個叫宗越的南陽人,因作戰英勇,並建戰功而受到劉宋皇帝的賞識,由郡吏逐漸升到校尉,還受到皇帝封爵的賞賜。
宗越雖然作戰英勇,戰功顯赫,但是他為人異常殘忍,並且性格暴躁,打仗時經常殺人過多而殃及無辜。
一次,竟陵王劉誕造反。宗越奉命率領大軍討伐劉誕,經過激戰攻下了廣陵城。皇帝因劉誕的造反而遷怒到城中的百姓,下令將城中所有的男子全部殺光。
宗越接到聖旨後,不但不勸諫皇帝,還親自參加屠殺。而且每殺一個人之前,他還要先鞭打、折磨,有的還專門打人的麵部,一邊打,一邊興高采烈地欣賞百姓們受罪的樣子。他的部下都有些不忍,而他居然樂此不疲。這次,他一個人就殺害了數千名無辜的百姓。
宋廢帝當政時,更加殘暴無道,也就更加信任、重用宗越這幫酷吏。並利用他們誅殺朝中的大臣。宗越等人見皇帝如此賞識自己,無不盡心竭力。宋廢帝依仗這夥酷吏,更加為所欲為,肆無忌憚。
“多行不義必自斃”,後來宋廢帝被廢,助紂為虐的宗越也被辦死存獄中。
九牛一毛
[釋義]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的極小數量,指極為渺小,微不足道。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同義]一鱗半爪 滄海一粟
[反義]多如牛毛 車載鬥量
[例句]要總經理拿出這點錢加我們的工資,對他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故事]漢武帝時,匈奴時常侵犯漢朝的邊疆,為了打擊匈奴的氣焰,漢武帝特派大將衛青征討匈奴,任李陵為騎都尉,率五千軍馬為側翼,對匈奴進行包抄。
在主力部隊尚末到達的情況下,李陵的部隊首先與匈奴的十萬步軍相遇。李陵率先入敵陣,英勇殺敵。遠者箭射,近者槍挑,殺敵數百人,匈奴兵稍稍後退,但很快又集結起來向漢軍反撲。
戰鬥異常殘酷,漢軍的弓拉斷了,箭射光了,刀劍變形,鋒刃倒卷。他們除少數被俘外,全部戰死。最後,匈奴死亡三萬餘人,李陵則力盡被擒。
匈奴首領左賢王,非常欣賞李陵的武力和謀略,勸他歸順匈奴,李陵堅決地回絕了。於是左賢王又用高官厚祿,美女佳肴進行誘惑,李陵仍毫不動心。
李陵兵敗的消息傳到京城長安,有人竟向漢武帝謊報軍情,說李陵已歸降匈奴。漢武帝聞訊勃然大怒,竟下令將李陵全家滿門抄斬。
司馬遷認為李陵以寡敵眾,並堅持到最後,是很難得的,他的投降一定不是真降,而是等待時機再報答國家的。武帝因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而怪罪於他。最終,司馬遷受到了最殘酷、最恥辱的“腐刑”。
司馬遷在肉體和精神上受到嚴重的摧殘,痛苦萬分,曾想一死了之。但他又想:“現在我死了,就等於許多牛身上少了一根毛一樣,毫無價值。”於是他頑強地活了下來。把無限的痛苦貫注到筆端,夜以繼日地寫作,終於完成了《史記》這部偉大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