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畫個餅來解餓。比喻徒有虛名而於實際無補。也比嗡用空想來自我安慰。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魏誌·盧毓傳》
[同義]望梅止渴 過屠門而大嚼
[例句]這種畫餅充饑的做法,對講究實際的人來說,一點兒用處都沒有。
[故事]盧毓是三國時魏國的大臣,他年幼孤苦,10歲時父母雙亡,兩位哥哥又先後在戰亂中喪生,他不僅要拚命幹活養活自己,還要照顧守寡的嫂子和年幼的侄兒。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怨天尤人,仍然努力上進,他總是利用空閑的時光發奮讀書,終於成為很有學問的人。
後來盧毓到朝廷做了官,他為官清廉,受到魏明帝的賞識,提升得很快,成為明帝身邊的心腹重臣。
在盧毓升任吏部尚書後,他原來擔任的中書郎一職需要選人補匕=,魏明帝就把這個權利交給了他,並對他說:“選拔人才的時候,千萬不要單憑名望,選那些徒有虛名而毫無才幹的人,名與就好比畫在地上的餅,能看到卻不能充饑。”然後又語重心長地說:“朝廷是否能選拔到人才,關鍵就看你了。”
盧毓有一點不同意見,便對明帝說:“陛下說得很對,要選拔優秀的人才是不能單看名聲,但臣以為,名氣有時也能反映一些實際的情況,名聲不是衡量人是否有才能的標準,但它卻可以讓我們發現一般的人才,所以根據名氣來挑選一般的人才,還是可行的。如果是修養好,德行好,並因此而出名的,我們不能一概排斥他們。為此,請陛下也不要一聽是有名氣的人就討厭,臣以為應該對他們加以考核,這樣才能知道誰才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排除那些有名無實或無名也無實的人。現在廢除了考核法,全靠名聲委以官職,才導致真偽難辨、虛實相混的局麵,這也是您討厭名聲的原因啊!”
魏明帝認為盧毓的話十分有理,便接受了他的建議,製定考核官員的法則。
揮汗如雨
[釋義]揮:揮灑。揮灑的汗水像下雨一樣。形容人多擁擠。也形容天氣熱或因運動而出汗多。
[出處]戰國《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同義]汗流浹背
[例句]今天是星期天,商店裏擠滿了人,人們摩肩接踵,
揮汗如雨。
[故事]晏子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相國,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能言善辯、足智多謀。
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國,楚國的國王憑借自己國勢的強大,根本就瞧不起齊國,更不用說矮小的晏子了。他想借機羞辱晏子,就對官員們說:“晏子身材矮小,不必開城門,就讓他從狗洞進來吧!”晏子來到楚國都城外,見大門緊閉,隻給他留下一個狗洞,就明白了楚王的意思。他對守門人說:“看來我是到了狗國了。我出使人國時走城門,訪問狗國時爬狗洞,你們自認是狗,我爬狗洞又有何妨呢?”守門人把晏子的話報告給楚王,楚王聽了哭笑不得,既然不能承認自己是狗,隻好開放城門把晏子迎進來。
楚王仍不死心,他見到晏子後,就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傲慢地說:“你們齊國難道沒有人了,怎麼把你派來了?”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們齊國人多得很,在我們的都城臨淄到處都擠滿了人,人們把袖子揚起就可以把太陽遮蔽起來:每個人揮一把汗,彙合起來就可以下一場雨;人們走在路上肩挨著肩,腳跟著腳,後麵的人稍不留神就會踩到前麵人的腳跟,您怎麼能說我們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聽了仍輕蔑地說:“我不信,既然齊國有那麼多人,怎麼會派你來?”晏子神情自若絲毫沒有因為楚王的侮辱而表現出一點焦躁的神態來。他不卑不亢地回答:“在我們齊國,任用人才是有規矩的,辦大事或出訪君主賢明的國家,就用最有才能、品德最好的人;辦小事或訪問君主不肖的國家,就任用才能小的人。由於我是找們國家最無能、最不賢德的人,所以齊王就派我來出使你們楚國。”
楚王被駁的張口結舌,非常尷尬,他想羞辱別人,想不到卻被別人羞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