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驚蛇
[釋義]打草時驚動了伏在草裏的蛇。比喻做事不嚴密,被對方察覺了。
[出處]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四》
[同義]投鼠忌囂
[例句]在這次打毒行動中,大家一定要保密,切不可打草驚蛇,放過這個大毒梟。
[故事]南唐時,有個叫王魯的人,通過賄賂上級做了當塗縣的縣令。他愛財如命,利用手中的大市又,貪贓枉法,假公濟私,搜刮了不少錢財。縣衙中的其他官吏,見縣令如此,便也心照不宣,互相勾結,串通一氣,對百姓敲詐勒索,無惡不作。全縣的老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
一天,王魯傲慢地坐在縣衙裏,翻理幕件。這時,在獄卒的吆喝聲中,有人前來檢舉控告。王魯接過狀子一看,嚇了一跳,原來狀子是老百姓聯名寫的,告的是王魯手下的主簿秘書。王魯看完狀子,不由得嚇出一身冷汗,因為狀子上寫的那些主簿的罪行,幾乎沒有一件與他無關的,有些就是在他包庇縱容下幹出來的。他急忙借口此事要報上級處理,且寬待幾日再辦理,把堂下的百姓搪塞過去了。
王魯預感到大禍臨頭,急得在書案前團團轉,但他轉念又一想,又覺得十分幸運,因為狀子在他手中,要是落在別人手上,他不僅罪行暴露,而且這個縣令也一定當不成了。他越想越慶幸,不由自主地在案卷上寫了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意思是說:你們雖然告發的是我的屬下主簿,可是我已經感到事態的嚴重了,就像打草時候驚動了草裏邊的蛇一樣啊!
盡管如此,事情還是暴露了。上司根據這個狀子查清了整個案情,把王魯等一批貪官全部繩之以法。
大公無私
[釋義]公:公正。極其公正,不徇私情。現指一切為人民大眾的利益著想,毫無個人打算。
[出處]漢·劉向《說苑·至公篇》
[同義]公而忘私
[反義]自私自利 假公濟私
[例句]作為一名人民法官,他秉公辦案,大公無私,深受人民的信賴。
[故事]祁黃羊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他很受晉平公的器重。
有一次,晉平公問祁黃羊說:“如今南陽縣缺一個縣令,你看派誰去比較合適?”
祁黃羊回答說:“我覺得解狐最合適。”
晉平公聽了覺得十分奇怪,便問道:“解狐與你一貫不和睦,你們之間也沒什麼來往,你為什麼會推薦他去那麼重要的地方作縣令呢?”
祁黃羊回答說:“陛下隻是問我,誰做南陽縣令合適,並沒問解狐是否與我有嫌隙啊!”
於是晉文公聽從了祁黃羊的意見,派解狐到南陽任職。解狐到任後勤政愛民,做了許多有利於國家人民的好事。晉文公對解狐的政績非常滿意,連連稱讚祁黃羊薦人有方。
過了一段時間,晉平公又對祁黃羊說:“現在我們國家法紀很亂,許多官員貪贓枉法,朝中急需一名法官來處理這些事情,你看誰能勝任?”
祁黃羊說:“祁午公正無私,執法嚴明能夠勝任。”
晉平公這次又吃了一驚:“祁午不是你兒子嗎,你推薦自己的兒子,不怕別人說你閑話嗎?”
祁黃羊說:“你隻問我誰當法官合適,並沒有問我與被推薦人的關係。我也隻考慮了誰當這個職位稱職,根本沒從祁午是我的兒子這個角度考慮,所以推薦了他。”
晉平公任命祁午為法官。祁午恪盡職守,公平公正,深得人心。晉平公聽到這件事從此更加信任祁黃羊了。
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後,稱讚祁黃羊說:“祁黃羊真大公無私呀!他推薦人惟才是舉,不因是仇人就不推薦,也不因為是親人,就怕人議論。這才是真正的以國家為重的賢臣啊!”
大失所望
[釋義]所望:寄予的希望。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非常失望。
[出處]宋·薛居正等《舊五代史·漢書-李守貞傳》
[反義]大喜過望 如願以償
[例句]小明平時學習很出色,但在高考時卻名落孫山,讓人大失所望。
[故事]在五代時期的晉漢兩代之間有一個人,叫李守貞。他從小就驕傲倔強,既狡猾又強悍,從不聽別人對他的勸說管教。長大後為了謀取出人頭地之路,就從軍當了牙將。由於他在軍中表現出色,得到了晉高祖賞識,官職越做越大。
有一次,他被派去與契丹人交戰,在戰鬥之中被契丹兵打敗並俘虜了。李守貞並不像他名字那樣堅守自己的氣節,反而向契丹人投降,從此成為契丹人的走狗,為他們賣命。
在一次行軍的途中,他遇到了晉高祖的隊伍。由於自己實力很弱,他心中十分恐懼,不得不去朝見。為了自保,他又虛心假意地歸順了朝廷。
過了不久,晉高祖死了,李守貞覺得時機到了,就越來越不安分,在暗中策劃陰謀來反叛朝廷。他偷偷地收買當時朝廷的權臣,以期能為其所用:又不斷地加固城牆,招兵買馬,增加自己的實力。在作好了一切準備之後,他又勾結了盜賊,發兵攻占了潼關,公開地反叛了朝廷。
朝廷得到這個消息,人人憤怒,便派兵去討伐李守貞。對於官兵的討伐,李守貞並沒有放在心上,他認為現在自己兵強馬壯,實力強大,而在官兵之中又有許多的人都曾做過自己的部下,這些官兵十分敬重自己,這一次用不著動一刀一槍就會有許多的人投降自己。
沒想到的是,事實並非如此。昔日的舊部都對他卑劣的人格表示十分痛恨,根本沒人買李守貞的賬,反而在陣前揭他的老底,大罵他是反複無常的卑劣小人。對於這一切李守貞頓時手足無措,大失所望。
當務之急
[釋義]當務:當前應該處理的事。指當前應該處理的事中最緊要的、最急需做的事情。
[出處]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上》
[同義]燃眉之急 迫在眉睫
[反義]不急之務
[例句]雨季即將來臨,我們的當務之急是作好防汛抗洪的
一切準備。
[故事]有一次,孟子的一個弟子遇到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他想來想去也找不到問題的答案,於是便向孟子求教。他對孟子說道:“我現在要知道和要去幹的事情很多,那麼究竟當前最應該去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