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李想親自率領精銳部隊,分成三路悄悄地出發了,對此吳元濟的部隊毫無所覺。當他們發現敵軍,一切已經太遲了。李想的部隊突破了邊境,一舉占領了蔡州城,活捉了吳元濟,終於平定了叛亂。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釋義]成事的是蕭何,壞事的也是蕭何。比喻事情的成敗都由一個人造成。

[出處]宋·洪邁《容齋隨筆》

[例句]該隊去年由於這位主力前鋒的出色表現而升入甲級,而今年因為他的發揮拙劣又使球隊降回乙級,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故事]漢朝初期,蕭何是劉邦的得力重臣。他不僅腹有良謀,而且慧眼識人,發現並舉薦了韓信這樣的大將,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大功。

劉邦被項羽以漢王的封號趕到漢中以後,急於壯大自己的力量,以便東山再起。可是,漢中一帶交通閉塞,人才匱乏,招募士兵還勉強,選拔將領就十分圃難了。劉邦因此著急,多次找蕭伺商量辦法。這天,蕭何舉薦韓信給劉邦,可劉邦認為韓信不過是名小吏,因此並沒有重用他。時間一長,韓信見得不到提拔便離開營中。蕭何得知此事後,便帶人連夜追趕,終於把韓信追了回來,並向劉邦報告說:“你要想取得天下,一定離不開韓信。”接著,他又竭力讚揚韓信的學識和謀略,建議封韓信為大將軍。終於,劉邦被蕭何說服了,舉行盛大的儀式,任命韓信為傑將軍。此後韓信統率三軍南征北戰,幫助劉邦一統天下。

劉邦當上皇帝後,卻對韓信漸起疑心,擔心他篡奪皇位。於是,借故收回韓信的兵杈,封他為小小的淮陰侯。這引起了韓信的不滿,便與代相陳豨密謀,想舉兵起事。呂後得知此事後,便與蕭何商量,決定把韓信騙進宮中殺掉。韓信心中有鬼,佯作有病不去。蕭何見韓信不來,便親自去請。蕭何對韓信有舉薦之恩,韓信對他沒有絲毫疑心,便跟著他進宮去。可是一進宮門,韓信就被殺害了。

蕭何當初舉薦韓信,使他地位高升;蕭何後來又計騙韓信,致他於死命。於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便漸漸流傳開來。

衝鋒陷陣

[釋義]陷:攻入,深入。向敵軍中擊,深入敵人陣地。形容作戰英勇。

[出處]唐·李百藥《北齊書·崔暹傳》

[同義]赴湯蹈火 出生入死

[反義]貪生怕死 畏首畏尾

[例句]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中鋒陷陣的民族英雄。

[故事]北魏末年,國家內部出現紛爭,分裂成為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東魏政市又建立後,孝靜帝元善當了皇帝,而實際上,軍政大權都掌握在高歡和他兒子手中,皇帝隻不過是個傀儡。

當時,有一個名叫崔暹的人在高歡手下做丞相長史。崔暹是讀書人出身,為人剛正不阿,做官也很廉潔,不徇私情,因此,深得高歡的賞識。

崔暹對高歡也非常忠心。他不畏權貴,敢於揭發大臣們的不法行為,他先後彈劾了尚書令司馬子如、尚書元羨、雍州刺史慕容獻等許多重臣,使他們不僅被免了職,還受到很嚴厲的處罰,許多做了壞事的人見到崔暹都覺得膽戰心驚,就連高歡也很吃驚,他趕緊寫信勸告自己的親友同僚,讓他們小心謹慎,如果出了事自己也救不了他們。不過高歡見到崔暹如此為自己出力也很高興,每次見到他,都握著他的手說:“從前朝廷也有法官,但大臣有罪卻從沒人彈劾,現在朝廷有了你,能夠忠力為國,毫不徇私,才使朝廷政治清明、大臣們奉公守法啊!”高歡高度稱讚崔暹:“衝鋒陷陣、大有其人;當官正色,今始見之。”意思是說能夠為國家衝鋒陷陣的大有人在,那就是你崔暹,公正地為官,我現在才從你身上見到。”

有一次,孝靜帝宴請群臣。在酒席上孝靜帝說:“我朝百官之中,有很多人都貪贓枉法,如果我的大臣之中有一個正直無私、秉公執法、直言彈劾、不論親疏的人,我今天就親自為他敬酒。”這時高歡站起來走下台階對皇帝說:“隻有崔暹一個人可以接受陛下的敬酒。”

孝靜帝聽後十分高興,稱讚道:“崔暹執法,嚴峻公正!”

出類拔萃

[釋義]出:超出;類:同類;拔:超越;萃:草市叢生的樣子,引申為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形容品德或才能突出超群。

[出處]戰國·孟軻《孟子·公孫醜上》

[同義]鶴立雞群 超群絕倫

[反義]濫竽充數 碌碌無為

[例句]經過一年的刻苦練習,李剛的硬筆書法,在同學中已是出類拔萃了。

[故事]孟子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山東省東南)人。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學生。孟子是我國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崇拜孔子並繼承了孔子的儒家學說。在他的心目中,孔子的地位非常崇高,簡直就是個超人的天才,是個聖人。

有一天,孟子的學生公孫醜問孟子:

“老師,您這樣賢德又非常有學問,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大聖人了吧?”

孟子聽了,微笑著搖了搖頭說:“連孔夫子都不敢說自己是聖人,又何況是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