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玩物喪誌

[釋義]玩物:沉迷於喜好的幕種事物;喪誌:喪失誌氣。指因迷戀、玩賞所喜愛的事物而喪失進取心。

[出處]春秋·孔丘《尚書·旅獒》

[同義]業荒於嬉 不務正業

[反義]業精於勤 兢兢業業

[例句]他整天提籠架鳥,東遊西逛,真是玩物喪誌,不思進取。

[故事]商朝末年,殷紂王荒淫無道,累虐成性,老百姓對他是恨之入骨。西部部落的首領周武王見紂王已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聯合一些諸侯征討紂王,終於滅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建立起新的政杈後,就把占領的土地分給有功的大臣和諸侯,並派出大批使者到各邊遠地區,宣揚自己的文德和武功,號召遠方的各國諸侯都來臣服。

許多遠方的國家和部族在武王威名的震懾下,派使者來到周朝稱臣,並獻上許多珍貴的禮物。

有一天,西方極遠之地的旅國獻給武王一隻被稱為獒的狗。這獒身高四尺,凶猛善鬥。這隻獒被牽上殿時,竟懂事似的趴在武王麵前,俯首行禮。武王十分高興,吩咐侍從好好喂養它,並重賞了獻獒的使者。接著,還樂滋滋地與獒逗玩起來。

太保如公夷擔心周武王驕傲自滿,迷戀豪華生活。於是,寫了一篇名叫《旅獒》的文章呈給武王。文章寫道:一個聖明的君主,絕不能沉湎於享樂之中。俗話說,把人當成玩物加以戲弄,會喪失自己崇高的德行:對喜愛的事物玩賞不怖,就會喪失自己進取的誌向。像這種對人們的衣食住行毫無用處的奇禽異獸,大王不該收留。創業不易,不能讓它毀於一旦啊!

武王看了這篇文章,想到紂王荒淫無度導致商朝滅亡的教訓,覺得很有道理,就把那條狗和其他的貢品都分給了各位諸侯和功臣。

)2.望風披靡

[釋義]披靡:草市隨風倒伏的樣子。草一遇到風就倒伏了。比喻很遠地看到對方來勢凶猛,不經交鋒就潰散了。

[出處]漢·司馬相如《上林賦》

[同義]望風而逃

[反義]窮追猛打

[例句]我人民解放軍浩浩蕩蕩渡過長江後,國民黨軍隊望風披靡。

[故事]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剛平定天下,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象,國力貧弱,因此君臣上下部極為節儉。隨著國家的日益強盛,到了漢武帝時,皇帝也開始鋪張奢侈起來。

漢武帝在紊朝舊苑的基礎上加大擴建成供皇帝打獵玩樂的地方,叫做上赫苑。在擴建上林苑的過程中,消耗了無數人力物力。擴建後的上林苑周圍長達三公裏,擁有行宮別館七十餘所,司以容納千乘萬騎,苑中禽獸眾多,草木茂盛。

漢代著名的文學家司馬相如寫了一篇《上林賦》,虛設了三位人物,叫子虛、烏有、亡是公。通過亡是公之口,批評了楚國的子虛和齊國的烏有兩個人相互鬥富的言論,極力渲染了天子上林苑的繁華,最後寫了天子自省,意識到實行王道仁政的重要性,從而達到諷諫的目的。行文采用誇張的手法,辭藻十分華麗。 司馬相如筆下的上市木苑麵積十分廣闊,東到蒼梧山,西抵鄶國,南部氣候溫暖的時候,北部氣候卻很寒冷。在嚴冬時,上林苑南方草市依舊繁茂:在盛夏,上林苑北方依然冰封三尺,地域之廣,可見一斑。

上林苑的河流,則可以看得見八條河流在山野、森林、丘陵、平原中穿流不息,水流湍急,波濤洶湧,曲折跌宕。

鬱鬱蔥蔥的樹市花草,遍地都是,江邊的小草長得很高,幾乎遮住了水麵。森林遼闊,群山連綿起伏。尤其是那些發出濃香的奇花異草,長滿平原。草市被風一吹,像大海中的波浪一樣起伏不斷。望風披靡的成語由此而生。

)3.危在旦夕

[釋義]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的時間。形容危險就在眼前。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吳書·太史慈傳》

[同義]危如朝露 岌岌可危

[例句]爺爺的病已危在旦夕,全家人萬分悲痛。

[故事]東漢末年,有一個名叫太史慈的人。他的家境貧寒,幸虧得到名士孔融的接濟,才沒有餓死荒野。

太史慈是一個非常勇猛的人。黃巾農民起義爆發後,身為北海相的孔融被農民起義軍管亥的軍隊包圍,形勢萬分危急。太史慈的母親知道這個消息後,便對太史慈說: “兒啊,如今我們的恩人孔大人有難,你應該去救他!”

太史慈答應後,越過封鎖線,隻身潛入都昌城。農民軍將都昌城圍得越來越緊,孔融坐立不安,十分焦急。有人站起來提議說,平原相劉備為人重信義,解人於危難之中,不如再派人突圍去向劉備求救。孔融麵露難色,說: “主意倒是很好,但無奈賊兵把這都昌城包圍得太緊,前幾次突圍送信的人全都死的死、亡的亡,沒有人能衝出去啊!”

這時,太史慈站起來,向孔融請求出城送信。第二天,都昌城緊閉多日的城門突然打開,隻見太史慈披戴一新,縱馬殺出,但身後隻跟了兩名兵士。城外圍兵一時驚慌,不知如何是好。隻見太史慈搭弓射箭,連中兩名兵士,便轉身回馬,一溜煙進入城中,城門又緊緊關上。此後幾天,太史慈天天如此騷擾敵軍,敵軍也習以為常,漸漸放鬆了戒備之心。第五天一早,城門大開,太史慈又飛馬加鞭,直奔圍兵而去,圍兵竟然紛紛躲閃,居然給他讓出一條路。等到圍兵醒悟過來追趕的時候,太史慈早已殺出重圍,直奔平原郡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