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元營後,文天祥以激昂慷慨的言辭,痛斥了元軍南侵的罪行。麵對大義凜然的文天祥,元軍統帥伯顏既驚恐,又欽佩,企圖引誘文天祥投降,被文天祥嚴辭拒絕。但隨同文天祥出使的賈餘慶卻被誘降,文天祥不幸被扣押在元軍軍營,而賈餘慶則被放回南宋。

在元軍強大攻勢下,臨安終於失守。文天祥聽說後,痛不欲生。隨辱元要讓代替文天祥任右丞相的賈餘慶以祈請使的屈辱身份前往元朝京城大都,並強迫文天祥隨行。文天樣強忍屈辱,隨賈餘慶坐船行到京口,文天祥乘元軍不備,乘上小船逃脫來到真州。文天祥約見真州守將苗再成,將元軍軍情虛實告訴他,並寫信給淮東、淮西兩位將帥,讓他們聯合行動。

沒有想到,駐守淮東的邊帥李庭芝以為文天祥已叛變,便命令苗再成除掉他。苗再成同情文天祥的遭遇,便偷偷把他送出城,勸他逃往淮西。文天祥迫不得已,喬裝打扮,曆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永嘉城。文天祥打聽到帛恭帝的弟弟趙罡在福州即位,便又乘船奔往福州。

文天祥在逃亡的路途中,寫了許多記錄自己危急遭遇和抒發自己愛國情懷的詩篇,這便是聞名於世的《指南錄》詩集。“指南”是表示他像指南針一樣永遠心向南宋,表明了自己的忠心。“痛定思痛”便來自文天祥《指南錄·後序》。它表示悲痛的心情平穩下來,追思當時所遭受的痛苦,更加感到傷心。

)5.推心置腹

[釋義]置:放。形容把自己的赤心放入別人的腹中。比喻真誠待人。

[出處]南朝-帛·範曄《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同義]開誠布公 披肝瀝膽

[反義]爾虞我詐 鉤心鬥角

[例句]兩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推心置腹地談了大半夜,彼此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故事]光武帝劉秀在還沒當皇帝之前,曾被封為蕭王。為了統一天下,曾與許多起義軍作戰過,但劉秀為人誠信仁義,待人寬容和善,使許多敵人也甘心臣服於他。

公元前24年,劉秀帶領手下的大隊人馬去圍攻另一農民起義的隊伍——銅馬軍。由於劉秀善於統兵,而對手卻沒有一個精於領兵帶隊統領全軍的指揮人才,所以便被劉秀給擊敗了。銅馬軍在走投無路之下,隻好向劉秀投降了。

對於這些投降的兵將,劉秀沒有一點的歧視虐待,反而以仁義為本,用懷柔的手段來籠絡他們。為了不讓這些降兵降將擔心,劉秀還公開宣稱既往不咎,把他們都收編到自己的隊伍之中。在銅馬軍中那些原來的將領,劉秀還封了他們官職,仍把他們手下原來的兵馬發還給他們。

盡管如此,這些原在銅馬軍的將領們仍然無法放心。他們認為自己與劉秀的隊伍打了這麼久仗,積怨也很深,就算劉秀現在不表示什麼,將來也不會輕易放過他們,甚至擔心自己將會性命不保。

劉秀也發現了他們的疑慮,為了讓他們安心,劉秀隻帶著兩個隨從,來慰問投降的將士們。他態度和藹,真誠親切地問寒問暖,絲毫不戒備這些投降過來的兵將。這些人看到這一點都非常感動,他們認為劉秀把他們當自己人一樣信任,和他們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實在是個難得的領導者。所以這些降將降兵從此對劉秀死心塌地,心甘情願地為劉秀效命。劉秀的勢力也因為他們而變得更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