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靈公對此十分不解。有一次,他見到了曼子,就向晏子請教說: “我下了禁止女子穿男人衣服的命令,如果有人違反,就撕破她的衣服、扯斷她的衣帶,可為什麼仍製止不了呢?”晏子回答說: “您讓宮中的女子都穿上男人的服裝,卻禁止宮外的女子穿男人的服裝。這就好比是在門外掛上羊頭,在裏麵卻賣狗肉一樣啊,裏外不一致,又怎能讓人信服,進而去遵守您的規定呢?如果您想使您的命令徹底被每個人都執行,首先要從您自己做起,請您先下令禁止宮中的女子再穿男裝,這樣,外麵的人自然也就不敢違抗您的命令了。”
齊靈公聽後,恍然大悟,立刻下令宮中女子禁止穿男人的衣服。果然,沒過多久,宮外的女子就都恢複了女裝,而且再也沒有穿男裝的現象發生了。
)4.鬼斧神工
[釋義]形容藝術作品奇巧精湛,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
[出處]戰國·莊周《莊子·達生》
[同義]巧奪天工 出神入化
[例句]這尊雕像工藝之精,真可謂鬼斧神工,令人歎為觀止。
[故事]魯國有一個木匠,名字叫做梓慶。他的技藝非常高超,製作出的各種精致市器,都出乎人們的預料,讓人大吃一驚,歎為觀止。人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有一次,他又用市頭做了一隻樂器,名字叫做鐻。它的外形極為精巧美觀,上麵的花紋精致異常,讓每一個見到它的人都驚歎不已,而且鐻演奏起來聲音十分優美動聽,令人陶醉。人們簡直不能相信這是出於人手,而寧願相信這是由鬼神所製造出來的。
後來,魯國的國君也見到了這個用木頭削製成的鐻,他看後拍手叫絕,特地召來梓辛慶問道: “你是用法術來製作這個鐻的吧?我不相信它出自凡人之手。”梓慶笑著回答說: “可是陛下,我隻是一個凡人啊,根本就不會什麼法術,又怎能用法術製造樂器呢?”國君聽了半信半疑,便問梓慶: “那你又是如何把它削製而成的呢?”梓慶想了想回答說: “陛下,我在削這隻鐻的時候。精神是要十分集中的,心中除了這個鐻就再無他物了,摒棄了一切的雜忿,以至於達到了忘我的境界,在我的腦子裏完全都是我設計的這隻鐻的形象。它凝聚了我所有的精力和全部的心血,又避免了我主觀上所存在的成見,於是我專心致誌地精雕細刻,不為外界一切的動靜所打動。經過我的努力,終於製成了現在拿在你手中的這個鐻。”
魯國的國君聽後,又是欽佩又是讚賞,歎息不已,終於明白了這隻鐻為什麼會像出自鬼神之手那樣的絕妙了,從而了解到專心致誌是做事情成功的關鍵。
)5.感恩圖報
[釋義]感:感澈;圖:謀求;報:報答。感激別人對自己的恩德,並設法謀求報答。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
[同義]感恩戴德
[反義]恩將仇報 以怨報德
[例句]爺爺多虧這位老鄉的搭救才沒發生意外,我們全家不會忘記他的恩情,一定感恩圖報。
[故事]春秋時,吳國大將伍子胥勇而有謀,文武雙全。一次,他率兵去攻打鄭國。鄭國上下亂成一團,鄭定公無奈,貼耪招募勇士帶兵退敵,並給予豐厚的賞金。但整整過了三天,也無一人來應征。
到了第四天的早上,有個年輕的漁夫來見鄭定公,說他願意為國退兵。鄭定公問他需要多少兵馬。漁夫輕輕鬆地答道: “不用一兵一卒,也不用一糧一草,隻用我這一隻劃船的槳。”
鄭定公不相信,但也無人領兵,隻好讓他去試試。這個年輕的漁夫夾著一隻船槳,來到吳國兵營去見伍子胥。見到伍子胥後,他一邊敲著船槳打著拍子,一邊放聲唱道:
“蘆中人,蘆中人;
渡過江,誰的恩?
寶劍上,七星文;
還給你,帶在身。
你今天,得意了;
可記得,漁文人。”
伍子胥聽了,心中一驚,忙問: “你是誰?是幹什麼的?”
漁夫不慌不忙地說: “將軍沒看見我手中這隻船槳嗎?我全靠它生活,我父親當年也靠它生活,當年也是靠這隻槳救了你的命。”
伍子胥一下子想起當年蘆花渡口逃難的情形,十分感激那個打魚老大爺的救命之恩,不由得掉下了眼淚。
漁夫說道: “我們國君有命令: ‘誰能夠讓將軍退兵,就有豐厚的獎金。’我懇請將軍退兵,一方麵為了我們國家的安危,另一方麵也為了那筆豐厚的賞金。就請將軍看在我那死去的老父親當年救您一命的分上!”
伍子胥說: “對於你父親的救命大恩,我從沒忘記,我有今天的榮華富貴全是你父親的恩德,我怎麼能不感恩圖報呢?”
於是,伍子胥從鄭國退兵,鄭定公也賞賜給漁夫豐厚的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