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鵠聽了,領會了蓋勳的意思,便放棄了殺蘇正和的念頭。後來,蘇正和獲悉此事,十分感澈,親自登門道謝,但蓋勳卻避而不見。他對人說: “我勸梁鵠不殺蘇正和,這純粹是公事,跟我與他的恩怨無關。”

)4.叱吒風雲

[釋義]叱吒:怒喝聲。一聲怒喝,風雲變色。形容聲威極大,可以左右形勢。

[出處]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同義]氣吞山河

[例句]將軍雖已年過半百,但他在戰場上仍然是叱吒風雲,

氣吞山河。

[故事]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最繁盛的時期,在文學方麵也出現了數不勝數的詩人和文學家。唐朝初年便湧現了像“初唐四傑”這樣在詩文上有傑出貢獻的代表。

“初唐四傑”指的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其中駱賓王從小就才華橫溢,長大後的經曆又很有傳奇色彩。駱賓王曾經擔任過長安主簿的官職。在當時是武則天當政,武則天在被立為高宗的皇後不久,就逼死了原來的皇太子。在高宗去世以後,她又廢掉了繼任的新皇帝,自己來管理朝政和軍國大事,並企圖當女皇帝。駱賓王對此十分不滿,在當時的男市又社會中,把女人當皇帝視為十分不可忍受的事。於是就有許多的人反對武則天。這時,唐朝將領徐敬業正在揚州舉兵起義,反對武則天領導的政權。他征焦了十萬大軍,準備舉兵進攻長安,打倒武則天。

這次起義得到駱賓王的讚同,他也參加了徐敬業的兵變。並且為徐敬業寫下了討伐武則天的宣言書,其中寫道:

“武則天陰謀占據了皇帝的寶座,殘忍地殺害國家的賢臣,並殺害了自己的親人,簡直連天地都不能容忍她的惡行……我徐敬業是唐朝忠義的老臣,此次舉起義旗,清除妖孽。我的兵強馬壯,鐵騎成群,糧食堆積如山。胸懷怒氣則山嶽崩倒,厲聲叱吒則風雲變色。用這樣的氣勢來製服敵人,又有什麼樣的敵人是不可戰勝的!”

據說,這篇檄文得到了武則天的大力稱讚。她認為能寫這祥文章的人才沒有被朝廷任用,實在是大臣的失職,朝廷的損失。

後來,徐敬業的兵變徹底地失敗了,他自己也被殺死了,而駱賓王則不知所蹤。

)5.初出茅廬

[釋義]茅廬:草屋。原指諸葛亮剛剛出山就打了勝仗,也比喻初露頭角。現多比喻初次曆事,缺乏經驗。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同義]涉世不深 少不更事

[反義]老謀深算 老馬識途

[例句]幾年前,他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而如今他已經是富有經驗的老將了。

[故事]諸葛亮,三國時最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的故事千古流傳,他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精明機智的象征。

諸葛亮自幼與叔父相依為命,在湖北襄樊隆中這地方邊耕邊讀。多年的苦學使他足智多謀,深得軍事、治國的奧妙,被人稱作“臥龍先生”。後來劉備訪得諸葛亮的才能,便三顧茅廬來請他,他才同意出山做劉備的軍師。但是劉備的義弟並不服氣,認為他年紀輕沒本事,劉備過於看重他了。劉備則始終對諸葛亮充滿了信心。

諸葛亮做了軍師不久,曹操便派大將夏侯淳帶10萬大軍攻打劉備,當時劉備兵少勢薄便把希望寄托到諸葛亮身上。諸葛亮緊急調兵,作出了迎敵的部署。

夏侯淳率軍來到博望坡前,派一半兵馬做前鋒,其餘押糧運草。走不遠便見到趙雲的部隊,戰了沒幾個回台,趙雲便詐敗而走。夏侯淳輕敵直追,一氣追上博望坡,又碰上劉備率領的十分不整齊的軍隊,以為這便是諸葛亮準備的伏兵,更加不屑一顧,決心捉拿劉備。劉備與趙雲兵台一處,招架了幾回合,又逃走了。夏侯淳為捉拿劉備緊追不舍,來到了一條彎曲的山路上,夏侯淳手下的將領提醒他: “道路狹窄,路邊又多是千枯的草木,要提防劉備的軍隊用火來攻!”夏侯淳立刻醒悟了,急令撤兵,不過已經來不及了。這時諸葛亮已經布置好的人馬在曹軍的四麵

放起火來。風助火勢、火助風威,曹軍被燒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曹軍的後路被關羽截斷,左邊山穀中張飛帶領人馬也殺出,趙雲、劉備也返身回擊。這一仗,一直殺了一夜,曹軍慘敗,夏侯淳帶著為數不多的殘兵敗將落荒而逃。

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之中,羅貫中用相當細致、精彩的筆法描繪了這場戰鬥,並把它稱為諸葛亮“初出茅廬第一功”。

)6.出人頭地

[釋義]頭地:一個頭的距離。比喻高出別人的地位。指高人一等,超過一般人。

[出處]元·脫脫等《宋史·蘇軾傳》

[同義]高人一等 出類拔萃

[反義]庸庸碌碌 相形見絀

[例句]一個人不要光想出人頭地,應該多想想為國家為人民做點實事。

[故事]蘇東披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從小聰明機智,胸懷大誌。幼年時,他讀到東漢《範滂傳》中範滂忠心耿耿為國,最後被宦官冤死在獄中時,不禁喟然長歎。他問母親: “日後,我若秦範滂那樣的人,娘能反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