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老李思想保守,經常做一些不合時宜的事情,大家都說他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了。

[故事]蘇軾,字子瞻,號東披,是北帛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其弟並稱“三蘇”,他不僅善寫詩文,開創豪放詞風,並且精於繪畫、書法,被人幣爾作“三絕”。

蘇東披少年時就才華橫溢,22歲時便考上了進士,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十分欣賞他,認為他的文章他日必將獨步天下。當時的皇帝是宋仁宗,他也很看中蘇東披的才華,常因看他的文章而廢寢忘食。

蘇東披年輕得誌,意氣風發,誠心誠意想為國家效力,常為國家社稷出謀獻計。

一年正月十五,賣燈人做很多燈籠出售,但皇帝卻下令壓低燈籠價格,給賣燈人造成很大損失,於是蘇軾上書提出異議,引得皇帝、大臣都不滿意。後來,王安石革新變法,蘇東披發現其中許多不足之處,加以反對,結景不但毫無效果,反而無法在京城立足,因而悶悶不樂。

一日,早飯後,蘇東披一麵拍著肚子,一邊走出房間,隨口問身邊侍兒: “你們猜一猜我肚子裏麵都是些什麼?”一侍兒回答: “大人錦心繡口,一定是滿腹文章!”蘇軾搖搖頭笑著說:“不對,不對。”另一侍兒答到: “學士才高八鬥,一定是滿腹治國的道理!”蘇東坡歎了口氣,仍然搖了搖頭。

正巧這時蘇東披的侍妾朝雲走來聽到了他們的談話。朝雲是個極聰明清俊的女子,不僅善於歌舞,對蘇東披也十分了解。她眼睛一閃,立刻就明白了東披的心緒,於是說: “依我看呀,學士整天上書、進策,可沒人理睬,處處碰壁,整天在家發牢騷,我看您是裝了一肚子的不合時宜呀!”蘇東披聽後,拍著肚子仰天大笑: “你真是我的知音啊!誠如你所言,我真是裝了一肚子的不合時宜呀!”

)8.不拘一格

[釋義]拘:限製,拘束;格:規格,方式。不局眼於一種

規格、方式。

[出處]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同義]多種多樣 形形色色

[反義]千篇一律 如出一轍

[例句]用文學藝術反映時代風貌,就要不拘一格地使用小說、詩歌等多種形式。

[故事]龔自珍是我國晚清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生於封建官僚家庭,有很殷實的家境。但富裕的家庭並沒有使他滋生出驕奢的紈絝之氣,恰好相反,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他從小就喜歡讀書,特別愛寫詩,在他二十歲的時候就成了當時著名的詩人。

他的詩內容豐富,文采橫溢,在他的詩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敗,表達了自己渴望改革弊端的願望。他支持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反對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諷刺統治階級的昏聵無能,主張清王朝應在改革中求發展,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以防外侮。因此,他是一個愛國主義者。

龔自珍曾在道光年間中過進士,擔任禮郡主事。當林則徐到廣東禁煙時,他就預見到了英國可能會發動侵略戰爭,建議朝廷加強防備。可是龔自珍的幣中種正確意見不但不能被采納,反而使他不能容於朝廷。後來龔自珍被迫辭官歸隱,返回故鄉。

在龔自珍返鄉的途中,路過鎮江,正趕上一次盛大的廟會,廟會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常。其中人群中有個道士知道自己麵前的人正是當代名士龔自珍後,非常高興,便請求龔自珍代自己寫一篇“青詞”。“青詞”是將人對神的祈求寫在青色的紙上,供奉在神像麵前。

龔自珍很希望能有英雄人物降世,拯救中國,於是便揮筆寫道: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意思是:中國要重新獲得活力,就必須進行社會的變革,現在的人們連話都不敢講,這種沉默是多麼的令人悲哀啊!我奉勸天公重新振作起來,不局限於一種方式地把人才降落到人間。

)9.不遺餘力

[釋義]遺:留下:餘:剩餘。不留下多餘的力量,指使出全部力量,一點也不保留。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虞卿列傳》

[同義]全力以赴 竭盡全力

[例句]小趙和同事們不遺餘力地幫助貧困失學兒童,使他們又重新回到了課堂。

[故事]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將白起,在趙國的長平一舉擊敗了由趙括率領的四十萬趙軍。於是,秦王便以此為條件,要挾趙王,要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給秦國。

趙王連忙召見大將耬昌和上卿虞9即商量對策,說: “長平一戰,我們吃了敗仗,我想帶領全部人馬與秦軍決一死戰,你們看怎麼樣?”

“這樣做是沒有什麼用的,我看,還是派親信使臣去講和為好。”樓昌說。

可是虞卿卻不同意耬昌的主張,他問趙王說: “大王,秦國這次攻打我們,是想消滅我們,還是想要城池呢?”

趙王回答道: “秦國這次攻打我們動用了全部軍事力量,囊不遺餘力,當然是想消滅我們趙國的軍隊啊。”

“那麼,我們應該帶著貴重的禮物去楚國和魏國。他們都很貪圖財物,一定會接待我們。這樣,秦國定會以為我們有了聯盟,必然會驚恐萬分,這樣我們再和他講和才能成功。”

可是趙王沒有聽虞卿的建議,而是派了使者去秦國求和。

虞卿聽說此事後,就對趙王說: “這次求和一定不能成功。秦國一定會趁機攻打趙國的。”

果然不出虞卿所料,趙國求和不但沒有成功,反而連都城邯鄲也被秦軍包圍。最後,趙王隻得親自去秦國,並割讓城池給秦,遭到天下人的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