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所好(2 / 2)

看樣子,關昱卿是要和他們一起吃頓飯了。而原本約了程遙和程文喻的柳管事和關昱卿之間畢竟有主仆之別,關昱卿既然上了桌子,柳管事自然就不會坐在同一張桌子上了。

於是,最後在一起吃飯的人變成了關昱卿、程遙、程文喻三個。程遙像一隻小老虎一樣,把程文喻緊緊地“鎖”在自己身邊,唯恐他被大狐狸叼了去。菜上得很快,這時候有食不言寢不語之說,他們又不吃酒,用飯的過程便十分安靜。隻偶爾程文喻會給程遙夾菜,兩人之間便有些小動靜。

吃飽喝足以後,等桌子上的杯盆狼藉都撤了下去,小二又上了幾碗茶。

關昱卿從頭到尾就沒用幾口飯,但後來上的茶顯然很合乎他的心意。他不緊不慢地呷了一口,才不動聲色地問:“……文喻可是想要參加科舉的?前些天,楊三弟來看望他哥哥的時候,曾無意間提了一句,隻說你們村子裏的那位夫子為人有些不嚴謹,全無為人師表的樣子。若真是如此隻怕要耽誤了文喻啊。”

楊三看著那般木訥,想來都是笨嘴拙舌的,他才不是一個會說三道四的人呢,根本不會拿著別人家的事情往外說。退一步說,這話就算真是楊三說的,前提也得是有人特意問了。程遙覺得關昱卿明擺著對程文喻有些想法,沒聽見這位大少爺都很自來熟地管自家小孩兒叫“文喻”了嗎?

程文喻也覺得關昱卿這話提得突兀,他不好說夫子不是,隻說:“楊夫子隻是有些嚴苛罷了。”

關昱卿放下茶盞,麵帶關心地看著程文喻,說道:“你不必替他遮掩,在我看來,顯然是那位夫子有眼無珠,這才對你多有苛責,使得你隻能避其鋒芒在家溫書。隻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如今年紀雖小,功課卻也耽誤不得。”他是商人,身上全無讀書人的清高,說起話來自然少了好些顧忌。

“說來也是巧了,我先生雲遊至此,見這裏山清水秀,便想多待上一段時日……隻不過,這鎮上人來人往,我師父總說少了一些靈氣,他正想要去下麵的村落住上一段時間。你若是願意,我便讓先生住到你家去,先生也好修身養性,你也好有人點播功課。你覺得如何?”

頓了頓,關昱卿又說:“我先生是宣化三年的探花,學問人品自然都是極好的。”關家雖然是商家,卻是皇商之家,家中每一代都是有個科舉名額的。因此,關昱卿幼時也曾求過學,有過先生。

程文喻有心要回拒。一來,他算不準關昱卿是什麼意思,總覺得這裏頭似乎存了什麼算計。二來,程文喻心知程遙的來曆有些稀奇,程遙還有一個神奇的空間,家裏若多了別人,行事就要遮掩,多有不便。

關昱卿是生意人,察言觀色是他的本能。見程文喻似有不願,他立刻又裝作不經意地笑著添了一句:“這位先生姓沈,是望山沈家的人。”

望山沈家?隻要是讀書人就沒有不知道望山沈家的。沈家在千年前出了一位很有名的人物被世人尊稱為沈公。如今讀書人去京都參加會試的時候,試場裏還會掛著沈公的畫像,考官在發卷子之前會先給沈公上三炷香。由此可見沈公在讀書人中的地位。程遙來這個時空也有數月,他從程文喻口中知道了不少風土人情。在程遙看來,這個沈公和他所知的曆史上的孔子孔聖人地位差不多了。

自沈公始,沈家已曆經五個朝代。不過,沈家向來守在望山偏安一隅,主家嫡係從不不入朝堂,偶爾旁係弟子會參加科舉也多為四五品的小官。是以,沈家雖是沈公後人,向來在清流中名聲顯盛,在特殊時期也不乏有人想要拉攏脅迫他們,但這個家族在每一次的王朝更替中都能好好地保全自己。

程遙默默地看了關昱卿一眼,如果這個人真的是在追求程文喻,那不得不說他真是個情場高手了,因為他能恰如其分地投人所好。如此想著,程遙端起茶碗很豪邁地喝了一口水,結果他被燙到了,茶水噴了一桌子,有幾滴甚至落在了關昱卿的前襟上。關昱卿臉上那溫和的笑容凍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