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重返古巴比倫(2 / 3)

兩河流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周圍遊牧民族對這塊綠洲都覬覦。從最早的曆史記載到近代史書都把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的土地當做戰爭最豐盛的戰利品。武力的爭奪,常常會使幾千年的文明毀於一旦。那些曾經矗立在兩河流域的城市,屢遭搶劫,屢遭重創,最終成為殘垣斷壁,掩埋在風沙中,怎能不叫人感歎!

關於古巴比倫文明最終失落的原因,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挖掘。其中不乏地理學家從地理環境變遷的角度來探討。他們引用了大量事實,說明兩河流域文明區生態變化。環境的變遷也是文明失落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學者F·卡特和湯姆·戴爾從人類與表土之間的關係出發,從中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特別是表土狀況的惡化是曆史上大多數地區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他們認為:從上古到波斯帝國的數千年間,兩河流域帶來的大量泥沙不斷堆積,淤塞河床和灌渠,再加上因灌溉引起的土壤鹽漬化,共同造成了這個文明發祥區的生態惡化,從而導致了文明的衰微。這一結論對我們研究古巴比倫文明滅亡的原因提供了很好的證據。

自從波斯國王征服了這片土地,兩河流域獨立的曆史就不複存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被印歐語係的波斯文明所同化和融合。此後,隨著希臘、羅馬和伊斯蘭教文明的先後衝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逐漸被湮沒並退出了曆史舞台。公元13世紀,當成吉思汗帶領著浩浩蕩蕩的騎兵來到這裏時,他們發現夢繞多年的天堂,早已成為了一片荒涼的土地。他們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文明失落固然可惜,但我們最重要的是從中能學到什麼,借鑒什麼。

古代文明的發祥地

人們往往把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下遊這一地區稱作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個地區是古代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兩河流域文明。雖然稱作兩河流域文明,但其實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即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和亞述文明。在這三個文明之中,因為巴比倫文明成就卓越而最終成為兩河流域文明的典範。古巴比倫王國當之無愧地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早在公元前5000年,蘇美爾人就在兩河流域繁衍生息。他們在生產中創造了象形文字。阿卡德人對此加以繼承和改造後,鑄就了聞名世界的最古老文字——楔形文字。古巴比倫人、亞述人和波斯人繼承了這一古老文字,並作為自己的文字繼續使用。蘇美爾人用楔形文字書寫了家喻戶曉的偉大史詩《吉爾伽美什》,傳播了人類文明。通過這部史詩,我們看到了朋友間的友誼以及人類追求長生不老的夢想。

古巴比倫王國建立後,古巴比倫人對蘇美爾文明進行了繼承和發展,創造了更高的成就。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裏,保存著最完整和最早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該法典共有3500行,內容非常豐富,涉及經商、借貸、婚姻、家庭等多種方麵。這部法典對人們研究古巴比倫王國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

七大古跡之一的空中花園,是尼布甲尼撒國王為了博得愛妻歡心特意修建的。這座花園距離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不遠,大約隻有100公裏。它建在皇宮廣場的中央,是一個高15公尺的四角椎體建築,堆起長寬各400公尺的土丘,每層平台就是一個花園,層層累積,形成一個錦簇的花園,在上麵栽滿了從各地運來的奇花異草,在台階上還鋪上石板、蘆草、瀝青、硬磚及鉛板等材料,目的是為了防止上層漏水,泥土的土層也很厚,也能夠讓大樹紮根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