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現代社會從根本上講是由科技控製的,而科技又很難為個人所駕馭,故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有種生活不可把握不可捉摸的無能為力之感。相反,這種"虛擬化"的生存方式卻容易把握,可以在一套遊戲規則中去體驗生活,去得到那些在現實生活裏得不到的感受。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家金盛華教授指出,由於電子寵物最終不過是一種遊戲,所以其結果與初衷即廣告上的宣傳往往是"南轅北轍"。比如,有的人在自己的寵物第一次"死"去後會傷心落淚;而重新來玩它們,死了兩三次後,就不再有任何感覺了。這種三番五次的遊戲,反而使人變得麻木起來。在電子寵物的廣告上有這樣的提法:飼養它們可以"培養愛心和責任心"。可實際上,如果人類的愛心和責任心需要機器來培養的話,豈不是很可悲麼?
目前的電子寵物熱本身就是一種商業行為。它針對人們對於"愛心"這類字眼的敏感,和對新生事物的好奇,來造成轟動以傾銷自己的產品。與以往的魔方等玩具相比,電子寵物並不具有開發人類智慧、啟迪思維的作用。它的原理非常簡單。如果說其成功有什麼秘密的話,這正在於它符合了方今時代的"虛擬化"、"複製化"特征,也符合了"遊戲"者的心理。"虛擬化"其實一直是人類思維的一種方式,也體現了人類比一般動物在大腦智力上的優勢。它反映出人類不僅對物質有所關注,對物質之外的精神因素也非常重視。但是,當生活中的某些領域被虛擬化之後,這並非意味著進步。從另一個角度說,科技一直是"虛擬化"的重要手段。但當人類的情感都可以被"虛擬"時,人們就要好好反省一下自身了。這並不是意味著人們能夠超越自己的有限情感,不僅愛家人、愛朋友,還能進一步熱愛動物、甚至電子化的動物;恰恰相反,電子寵物這種"虛擬化"情感方式的流行,反映出我們已失去了愛的能力,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真實的交流和情感,隻有在一塊數平方厘米的小小顯示屏上去體驗那本該在生活中體驗的東西。
"電子寵物"也代表了一種"情感方式",一種在這個複製的時代裏被複製了幾百萬份的"情感方式"。所有的人都遵循著同樣的遊戲規則去表達情感。也許,這樣下去我們會忘記如何傳達自己的情感,而隻能通過按幾個鍵鈕,從觸覺上體驗一下所謂的"愛心"。
科學神話,情感遊戲
"電子寵物熱"是一個神話,一個科學的神話。其實它揭示出的,正是由於我們的時代因過分科技化,而使人產生一種莫名的孤獨與空虛,渴望情感交流。然而,電子寵物這種手段本身又是一種科技的產物,徹底體現了現代科學的一係列特征。而我們要去尋找心靈寄托之時,又繞回到科技的圈子。結果是:我們因為科學壓抑了情感而尋找情感,在尋找情感的同時卻又用科學的虛擬代替了情感。
電子寵物也十足體現了生存在高科技時代的人們所具有的遊戲心態。這種"情感遊戲"的操作簡單,卻又可以調動人們淺顯而簡單的情感因素;它完全適應了那種有所付出、有所成就但又不願過分投入、過分受累的心理一一"遊戲心態"。通過科技的"虛擬化手段",也許能"體驗"到人類所有的幸福經驗。但這就足夠了嗎?我們沒有付出而換來的這些電路裏的"愛",可以相信嗎?
電子寵物,一個讓我們感到沉重又感到空虛的話題。電子寵物,"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10.被科技奴役的教育
教育原本是一種循序漸進、寬鬆活潑、需要發揮受教育者本人主觀能動性的過程。可是,在科技奴役下的現代教育,卻顯得過分的急躁、迫切,把好端端的自由天地禁錮了起來,豈不是弄巧成拙?
不錯,教育也需要科技的改進。可是,強迫孩子過早地開發智力,使他們好奇、天真、活潑、充滿幻想的天性受到壓抑,一味地背誦單詞、彈鋼琴、練書法、做數學題......這種"填鴨"式教育,豈不是揠苗助長,適得其反?
不錯,教育的趨勢是走向科技化、家庭化,尤其是電腦式教育。教師將要失業,學校將要停辦,圖書館將要取消。大家呆在一個麵積極有限的房屋內,麵對一個l8英寸的屏幕,仿佛什麼都解決了。可是,人際交流、大自然的熏陶、社會工作經驗......這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學問,豈能不要?"教師"、"學校"、"圖書館",永遠不會是曆史名詞。
科技應該是為教育服務,而不是奴役教育。人既要受教育,又要保持心理、精神、綜合素質的健康發展。僅靠一台電腦,那種畸形狀態,絕對不可取。
學校、圖書館將成為曆史?
信息時代的知識爆炸,是與知識儲存、信息傳播的媒介及方式的革命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並且,在兩者的互相影響、互相推動之中,傳統知識係統的物質基礎被動搖了。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學校、圖書館都將成為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