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中的伴侶
這種在全世界引起轟動的電子玩具,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說起來,這種玩具的發明人並不是什麼科學奇才,也並非洞察現代人心態或諳熟消費者心理的市場專家,而隻是一位個子嬌小、清純害羞的少婦。這位電子寵物之母名叫真板亞紀,今年不過30歲。真板亞紀原本是推出電子雞的萬代公司中一名小職員,負責收集社會信息和進行市場研究。她發明電子寵物,隻是純業餘的消遣。正是周圍人的普通生活,給了她這個靈感。原來她注意到,日本的小孩子對於飼養動物非常感興趣;很多民眾都想在家裏飼養易於料理的動物,如天竺鼠、迷你狗等。然而,日本人的居住環境大多很局促,不可能有太多地方騰出來讓動物活動。所以,需要某種替代品以滿足其簡單願望。而在此之前,日本的高校女生攜帶手提電話及傳呼機蔚然成風。所以她設想:如果能針對這些女學生的心理來設計一種產品,一定會獲得她們的歡迎,滿足她們飼養屬於自己寵物的小小願望。於是,到l995年,她嚐試著開發了"電子雞"。沒有料及的是,她的這個發明竟然會引起如此的搶購狂潮。她自己也感歎道:"我覺得好像製造了一個超級巨星。"
也許,電子寵物的產生有其明確的針對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它的迅速風行並不簡單。在這表麵現象之下,有著再多值得我們關注的東西。它與人們的經濟狀況、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都緊密相聯。
電子寵物風行的基本背景是日本。甚至在目前中國的大城市裏,也存在著一個有閑而年輕的階層。由於科技的發展,生產乃至生活中許多勞作逐漸為機器所替代,家務勞動變得輕鬆起來。那種沉重的生計負擔,也在逐漸減輕或不複存在。對於年輕人而言,他們的生活壓力較小,負擔較輕,經濟基礎較好,有大量空閑的時間供自己支配。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著孤獨感和精神上強烈的空虛感。科技化社會的兩個重要特征,就是生活速度的加快和生存空間的縮小。由於生產方式的進步,通訊交通方式的發展,行業競爭的激烈,令每個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都在疲於奔命。這種生活的速度完全與物質的速度聯係在一起,世人像被綁在一個不斷加速的車輪上,難以自己。同時,由於人和人競爭的加劇,人口增長所帶來的難以避免的擁擠,使得人們的生存空間在物質和精神上都不斷縮小。因而,人們常常會產生一種孤獨感,個人與環境、個人與他人相疏離。每個人都像機器裏的一個部件,必須在與其他部件的磨合之中共同推動整台機器的運轉。同時,作為高級動物的人,在情感方麵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慰藉他們幹涸的心靈,讓他們重新找回愛的感覺。
電子寵物之所以以青年人為主要銷售對象,是因為他們從小就享受著父母無私而不求回報的愛護,又生活在一個什麼都有標價的時代,其特有的與人交往的願望得不到滿足。而他們所接受的教育,恰恰缺少了關於"愛"的一環。實際上,他們也需要在對他人(和外界)的關注中獲得自身的價值。
從上可見,電子寵物是一種"孤獨中的伴侶"。在這個普遍功利化、數字化的世界,它能給情感留一片空間,讓人們重新去體驗愛、體驗責任感。然而,它本身又是一種科技產品,隻能通過科技手段來模擬人的情感。這會不會適得其反呢?
複製情感
電子寵物從一開始出現就受到了非議,這種意見主要來自教育界。電子寵物風靡校園,許多學生都攜帶它們去上課,有時在課堂上它們也會發聲呼叫,大家不得不停下課照顧這些小生命。教育界普遍認為,電子寵物進入校園後,破壞了課堂紀律,影響了學生聽講,分散注意力。一些國家也開始對這一現象重視起來。最近韓國在學校三令五申,禁止電子雞入校。而泰國教育部副部長則親自下令,要求教師沒收這種電子寵物,防止它登上課堂。實際上,單從這一方麵考慮,電子寵物與其他受孩子歡迎的玩具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也許過上不久,這陣熱潮就會逝去的。
另有一些人士指出:電子寵物之所以是一種值得注意的現象,隻因為它創造出了完全假想的空間,讓生活其中的人們去獲得虛擬化的感受。這必然使他們混淆真實和虛構,甚至漠視真正的生命。這其實反映出了"電子寵物"對現代社會的強烈衝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