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由於一個國家為發展工農業生產,平時有必要研究各種化合物和微生物。因此,很難分清其研究是為了民用還是為了軍用。其次,生物防治疫苗的研製及防禦措施的製定,也需經過與製造生物武器類似的過程。所以無法弄清,某些國家是否打著"防禦"的旗號以掩蓋其醜惡的目的。第三,在過去的戰爭中,使用生物武器的國家隻是受到輿論譴責,而並沒有任何經濟等具體的製裁。即使安理會有時以多數票通過了製裁決議,也難以付諸實施。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物武器的製備已經越來越穀易。研製生物武器的國家,由少數幾個大國,已擴展到了幾十個。在生物武器"黑色死亡"的威脅下,人類的恐懼將是"綿綿無絕期"。
化學威懾:小國的"保留節目"
有人說,生化武器是"窮人的原子彈"。
海灣戰爭時,既然在財力、武力上敵不過多國部隊,伊拉克隻好拾起了兩伊戰爭中致勝的化學武器法寶,企圖以此威懾對方,動搖其再戰決心。
還是讓我們看看它的"犯罪前科"吧。
1980年9月22日爆發的兩伊戰爭,於l988年8月20日實現停火,持續了8年之久。伊拉克在伊朗大舉反攻的關鍵時機,竟置國際公約於不顧,率先采用化學武器,使伊朗軍隊遭受到很大的損失,特別是在心理上給伊朗軍隊造成的影響更大。從1987年開始,伊朗也采用化學武器予以還擊。這是兩個第三世界國家在國際化學裁軍談判期間,也是繼越南戰爭之後進行的一次較大規模化學戰,而且是首先使用神經性毒劑。
根據英國《觀察家報》披露,伊拉克於1976年開始,在魯特巴以東l0英裏的阿卡沙特建造了秘密地下化學毒劑工廠。該廠靠近一個磷酸鹽礦,可以從此處獲得重要的原料。這個毒劑廠於l978年投產,原係製造農藥殺蟲劑,計劃生產阿米通、對氧磷、對硫磷等劇毒化合物,同時也製造神經性VX。按設計圖紙規劃,其年產化學藥劑達2000噸。80年代初,伊拉克又從英國、美國大量進口了既可以生產有機磷殺蟲劑,又可以製造神經性毒劑的化學中間體。
另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透露,伊拉克既有生產芥子氣的化工基礎,又有生產芥子氣的原料。伊煉油廠可以很快改裝,用於生產芥子氣。伊在薩馬拉城郊外90英裏的地方還有芥子氣工廠,其裝置分布於25平方公裏地區內,年生產能力達到1000噸。
據美國情報機構透露:伊拉克共有5個生產、裝配和貯存神經性毒劑的地方,其設旋都建在很深的地下。據說,伊在戰爭期間一直生產芥子氣和塔崩,1985年開始生產棱曼。此外,伊還從西德和蘇聯購進大量的化學防護器材。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在中東遺留了大量化學武器。其中,有30一50磅的芥子氣炸彈24076枚,芥子氣炮彈25萬枚,光氣炮彈4000枚,芥子氣布灑器459具。人們猜測,這批化學武器和彈藥中的一部分已從埃及運到了伊拉克。
據伊朗聲稱,在兩伊戰爭的頭6個月內,伊拉克就使用了化學武器,並說中毒者有暈眩的感覺。但缺乏可靠證據。
在戰爭中期(1983一1985年),伊拉克更加頻繁地使用化學武器。僅1983年就有34次。
這段時期裏,伊拉克在地麵戰場中連續失利,伊朗軍隊直接威脅其首都巴格達與第二大城市巴士拉。為挫敗伊朗的攻勢,伊拉克不得不借助於化學武器。早在1982年9日,其總統薩達姆就警告伊朗說,他們有一種"神秘武器"。如果伊朗敢侵占一寸伊拉克領土,他們就使用這種武器。
1984年3月8日,伊朗軍隊在胡韋爾沼澤地區對伊拉克發動了大規模進攻。該沼澤位於庫爾納以東,靠近底格裏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交彙處,到處是蘆葦蕩。在這次作戰中,伊拉克利用有利的氣象條件,黎明前即派出直升飛機對沼澤地區施放了糜爛性毒劑。清晨,當伊朗軍隊通過時,這兒濃霧彌漫,毒氣蒸發與水蒸汽混為一體。據統計,此次化學襲擊使伊朗軍隊死亡l000多人,5000多人中毒。
3月15日到21日,伊拉克故伎重演,在約費爾、阿勒貝紮等地投放了若幹神經性毒劑彈。
鑒於3月初外電紛紛報道伊軍隊使用化學武器的情況,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決定派出調查小組,於3月13 日抵達中東,進行現場調查。調查報告指出:該小組在兩個遭襲擊區發現,部分空投炸彈和未爆炸的炸彈,其彈體上有一條10厘米寬的黃色帶,標有綠色"BR250WP"字樣。取出樣品的分析結果表明,伊拉克在該地區使用了芥子氣。通過對正在阿瓦士和德黑蘭幾所醫院的31名中毒傷員和部分中毒致死的屍體檢驗認為,臨床症狀從眼結膜炎開始,雙眼有異物感,眼瞼水腫,然後出現嚴重的皮膚紅斑。數小時後,出現水皰、氣管炎、局部肺炎。由臨床結合分析認為,這完全與起皰劑(即硫芥氣)所引起損傷的各種症狀相符......因此,調查小組專家們一致認為,在伊朗境內所觀察到的地區,用空投炸彈的方式使用了化學武器。3月16日以前用的是芥子氣,3月17日上午以後用的是塔崩毒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