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普通的炸彈爆炸,會形成四周高速傳播的氣浪,這就是衝擊波。核爆炸的衝擊波比普通炸藥強大得多。它可以直接殺傷人員、摧毀房屋。在城市當中,由於油氣管道、電線、火爐的被破壞,還將引起重大火災。
核爆炸形成的高溫高壓火球,向外猛烈膨脹,收縮周圍的空氣,形成密度極大的壓縮波,向周圍迅速猛烈衝擊。當量兩萬噸的空中爆炸,在距爆心650米以內的地方,可以使人受到極度衝擊傷,當即死去。距爆心1500米處,可使暴露人員腦震蕩、耳膜破裂、脫臼等。
早期核輻射是核爆炸最初幾十秒內放出的中子流和7射線。7射線是以光速傳播的,中子速度也可達到每秒幾千至幾萬公裏。中子流和7射線可穿透物質層,貫穿人體內部,使細胞組織受到嚴重的破壞,引起細胞及各種器官的生理機能失調。如造血功能發生障礙、腸胃功能、中樞神經係統紊亂等。這種病被稱為"急性放射病"。1945年原子彈在長崎爆炸後,許多人並沒有受到光輻射和衝擊波的直接危害,卻出現一些奇怪的症狀:惡心、嘔吐、極度疲勞、發高燒、咳血、吐血、便血等。還有些人反應稀奇古怪,各不相同。有的頭發不斷脫落,有的皮膚上出現紅、黃、黑色的斑塊,有的人則莫名其妙地死去。這就是"放射病"。
放射性沾染,也是核武器爆炸之後有力的殺傷因素之一。原子彈爆炸時所產生的很多放射性物質,使大氣、地麵水和物體受到沾染而帶有放射性。放射性沾染可持續幾個月、幾年甚至幕長。吸入了受沾染的空氣,食用了受沾染的食物,飲用了受沾染的水,或傷口沾染了放射性物質,都會使其殘存在體內各種組織之中,形成所謂的"體內照射"。它長期發生作用,危害就更大了。
此外,核爆炸後產生的電磁脈衝,能破壞和幹擾電子設備,如衛星、雷達、計算機、通信設備,以及收音機、電視機等。原子彈還使無數劫後餘生者患上了不治之症--原子輻射後遺症。他們變幻莫測地出現各種症狀,並慢慢死亡。最為可怕的是,幸存下來的母親所生的嬰兒,許多有先天性生理缺陷和遺傳變異。這在人類曆史上也是首次。
永遠徘徊在人類頭頂的核幽靈
自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後,人們就開始認識到核武器的危險性。隨著擁有核武器國家的增多,核武器對人類造成的威脅也日益增大。
美國與前蘇聯之間的全麵核對抗,形成二戰之後國際舞台的一幕鬧劇。40多年中,美國和前蘇聯兩個核超級大國從壟斷、反壟斷發展到核均勢。在如火如荼的軍備競賽中,雙方投入數幹億美元的資金,幾乎調動了兩國最優秀的科學家、科學技術與生產能力,從而發展了從地麵到海底、從空中到太空的空前龐大的武器係統,其威力不僅達到了可以相互摧毀若幹次的程度,甚至可以摧毀整個地球數十次以上。
在人類居住的星球上,已經陸續進行了1400餘次核試驗。也就是說,在核軍備競賽的40多年中,平均每年要在地球上發生35次核爆炸。隨著連續不斷的爆炸,在全球的許多角落都布置了由人類科技文明生產出來的核武器。據專家統計,到目前為止,大約有5萬多個核彈頭儲存在至少16個國家的本土和世界各地的軍艦上。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頭上正頂著3噸以上的高能炸藥在生活著。
1983年,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了"關於核戰後的世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上,美國一些專家提出了一種叫"核冬天"的理論。他們認為,當核彈在空中爆炸時,火球一觸及地麵,就會將岩石、土塊汽化,被隨之出現的蘑茹雲帶上天空。當火球煙雲上升時,又會引起周圍空氣向爆心的抽吸,進一步將一些塵埃卷入煙雲之中。煙雲在被風吹走時,一些較大的塵埃逐漸降落地麵,造成放射性嚴重的傷害。而一些微細的塵埃,將長期飄浮在空氣中。當光輻射在城市和森林中所引起的大火產生的滾滾濃煙上升時,就會與這些飄浮的塵埃一道,隨著西風帶環繞地球周而複始地旋轉,並不斷地向南方擴散,最後形成彌漫於整個空中的遮擋層。在一場使用50億噸級以上規模的核戰爭後,世界氣候將發生重大變化:地麵溫度平均下降10℃左右,並持續一定的時間。這將使整個農業生產遭受毀滅性的打擊。最終地球上相當一部分生命,包括人類在內,在一場核大戰中徹底消失。
"核冬天"理論,像一個巨大的陰影籠罩在人類頭頂上。我們時刻遭受著核戰的威脅。
西方國家很多人認為,發生世界級核戰爭的可能性在不斷地增長。而使這種危險日益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和前蘇聯之間的核軍備競賽逐漸失去政治控製。特別是蘇聯解體以後,核武器擴散和技術外流,已使其危險性成倍地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