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他們忘了那天是你生日;
親人之間,關係會有親疏之分,何況隔著一代人;
這個年代,親情隨著距離拉長而變淡;缺少淘通,誰都會說,卻每每碰到一起,又溝通不來……
我之前來這裏學過素描,那時候這裏還是美術館;
你,沒看出來,鉛筆在你手裏象毛筆;
好象是哪所高中的美術老師周末在這裏培訓,參加的學生多是中學小學的小朋友;
你的學友真小;
有些小朋友是家長陪著來的,有些小朋友是自己來的;
應該不用自己背畫板吧;
有的家長與小朋友在一起嘰喳說個不停,有的卻是保持著距離說的話有三五句;
每個家庭環境不同;
舉案齊眉,相濡以沫;
今人總喜歡從一整段古文裏拽出一個詞或一小句,斷章取義;魚怎麼可能相濡以沫;
舉案齊眉卻是真的;
對,你說的皋橋皋伯通;
你一個嘉善來的旅遊者都知道,今天住在皋橋附近的人卻未必知道。
都是吳越文化一頭一尾;古時候人們對於一個地方的記憶,是那裏的山川地理,河塔寺橋井,不象現在這樣;
曆史有疏漏,東門沒有,西門會補齊;但文化的傳承一旦出現斷層,就很難再續上;
現在不是歸納了5大類134個項目,都評定了相應的傳承人;
遠水救不了近火;
終是如此,也還要用心走下去;
有些人不僅‘用心’,還‘走形’,相關的學習費用也水漲船高;
這些不能在市場下量比,質變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就象周末城市裏的人,出行的人看似數量很廣,市場消費額也應該增長,但是你我這樣,連一瓶礦泉水都不買,豈不是降低了大家的消費指數;
我們出來消費曆史;
好,去滄浪亭走走?
周末從文化宮來的人很多,我們沿滄浪之水散步,去對麵文廟吧;
那兒的古玩市場,顯得與文廟的曆史氛圍不協調;
那就去不協調的環境裏找些和諧因素……
洪始劍與童施華各自背起自己的簡易背包,走出農曆一月的二月天,時間到了2016年的二月下旬,春節走開,春天走來,天氣還是懶洋洋的暖,熱水壺,童施華外出必備。
出顏文樑紀念館正門過施家橋,對岸看滄浪亭的回廊與岸邊假山,不時與麵水軒和觀魚處的拾鏡者互拍。一邊開放的可園,終是在兩人探頭探腦交淡時,路過;卻是滄浪亭景區正門間的這座石橋,兩人邊走邊說它因何到此!
當年吳越王錢氏外戚孫氏,營建別墅舊址;
北宋蘇舜欽四萬錢買下孫氏舊園舊址,築滄浪亭水;梅堯臣與歐陽修常到此唱詩作和,可曾踩過這石橋;
蘇氏滄浪亭一分為二,待到南宋時被韓世忠所占,改名為‘韓園’時,可曾率將士踏過這石橋,今存的《平江圖》上此處標注依然是韓園。
時南端與文廟同相望在竹輝路口,北端亦相望於文廟,到今天的十全街。
元時,滄浪亭廢為僧所,庵寺相連,結草庵、妙隱庵,西南有蘇州四方禪寺的南禪寺;
今天101醫院裏還有一座長長的石橋,那是結草庵橋,又曾讓明時的文人墨客流連酬暢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