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的稿件像雪片一樣飛往北京。政協籌備會國旗審查小組每天平均收到100份來稿,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共征集圖案2992幅、國旗樣品1920件。
部分參賽作品
在北京飯店413號房間國旗圖案選閱室裏,鮮豔亮麗的各種國旗圖案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接。第6小組的成員們被稿件蘊含的濃烈的民族精神所振奮,被作者們真誠、熱情、嚴肅的態度感動著。連日來,他們沉浸在亢奮和喜悅的情緒裏,精心分類、評選。經過反複斟酌、審閱,將全部應征稿件分為4類,然後從中精選出38幅圖案,編成《國旗圖案參考資料》,送交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討論。
曾聯鬆設計的複字第三十二號作品
9月23日,政協全體代表分為11個小組討論國旗方案。開始,大家的意見比較集中於第11號和第17號圖案,但爭論也比較激烈,意見難於統一。當天晚上,周恩來找到第6小組秘書彭光涵,問道:“你接觸了那麼多國旗圖案,到底哪個議案代表意見比較一致?”彭光涵回答:“一顆大五角星加一條黃杠的圖案讚成的意見比較多,但反對的意見也不少,而且很堅決,即使勉強通過了,意見一定還很大。大家比較欣賞曾聯鬆設計的第32號圖案,但是有人不讚成用4個五角星代表4個階級。總的看,五星紅旗的圖案比較好,容易通過。”
周恩來說:“好!你按這個圖案再畫一幅大一些的,並做一麵大旗明天下午交給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臨近了。她的締造者毛澤東日理萬機、寢食難安。在千頭萬緒的繁忙工作中,毛澤東也牽掛著國旗遴選的進展。數千幅應征圖案,充分顯示了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令他感到由衷欣喜。但怎樣在尺幅之間最為形象地昭示我們的民族精神,體現中華民族空前的革命大團結?卻頗費思量。
9月25日晚,在中南海豐澤園,樹影婆娑、晚風習習。毛澤東召集人民政協18位各界、各黨派首席代表專題商討國旗定稿問題,代表們個個興致勃勃,積極發表意見。毛澤東也不時插話,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毛澤東拿起放大的五星紅旗圖案說:“大家都說這個圖案好。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了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共同鬥爭取得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曆史事實。今後還要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看這個圖案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實際,表現了我們革命人民的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毛澤東的議論言簡意賅,開宗明義,贏得大家一致讚同。
9月26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國旗、國徽審查組順利通過了第32號圖案為當選圖案。9月27日,周恩來代表會議主席團,將國都、紀元、國旗、國歌4個草案,提交出席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審議。表決前,將五星紅旗展示在主席台上,大家熱烈鼓掌,並一致舉手通過。此外,在國旗名稱上將草案中的“紅地五星旗”改為“五星紅旗”。決議中關於國旗的表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就這樣在民主中誕生了。
五星紅旗第一次升起
1949年10月1日,一個舉世矚目的偉大日子到來了。清晨,旭日初升、霞光滿天。天安門沐浴著金色陽光,顯得格外雄偉壯麗、光華燦爛。城樓碧瓦飛簷下,橫貫醒目的巨幅會標:“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朱漆廊柱之間高懸八盞大紅宮燈,悠然垂吊著金色流蘇。城台上八麵鮮豔的紅旗分插兩邊,迎風招展。正門的上方懸掛著毛主席的巨幅畫像,高瞻遠矚,光彩照人。兩側宮牆鑲嵌著氣壯山河的口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
北京,這座曆盡滄桑、飽經憂患的古都,今天作為人民共和國的偉大首都,洗淨了曆史的塵埃和汙垢,展露出壯麗清新的姿容。到處張燈結彩,到處掛起了五星紅旗,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人們從四麵八方湧向天安門廣場,身著節日的盛裝,臉上綻開舒心的笑容,高擎紅旗、手持花環,在歡聲笑語中等待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翹盼著五星紅旗淩空抖起那個激動人心的莊嚴時刻。
中午1時30分,毛澤東吃過午飯,換上黃色將校呢中山製服,健步走出中南海豐澤園,來到勤政殿。2時,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毛澤東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副主席和
56名委員麵對五星紅旗宣誓就職,同時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