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攻占上海時,運兵船從英國源源不斷地開來,許多運輸船也從印度開來,海防增援部隊也陸續從香港趕到。英軍總兵力約為為12000人,實際作戰人數在9000名以上。
1842年7月6日,英軍留下戰艦“北極星”號和“阿吉林”號封鎖長江口,其餘全部溯長江而上。
7月14日,英軍至天險周山。這裏隻有守軍80多人,向鎮江求救,副都統海齡不發一兵一卒。當夜英軍開炮轟擊,但未敢登陸。至次日黎明,見清朝守軍薄弱,英艦突發進攻,守軍很快就潰散了。
16日,英軍汽船衝過鎮江城,到達鎮江上遊大運河入口處,偵察了鎮江附近的形勢。17日,英軍一支艦隊封鎖大運河的入口,阻止了運河的通行,切斷了江南與北京之間的交通。
21日英軍艦隊全部駛抵鎮江城下,帆旗如林,高若峻塔,炮聲隆隆,硝煙騰騰,一場惡戰立即開始了。當時駐守鎮江的是滿族人副都統海齡,兵力2400人,其中部分士兵是原駐防的旗兵,其餘是調防的青州旗兵。因為大炮全部運往到吳淞了,鎮江隻有幾門大炮。城外有浙江參讚大臣率領的2000名援兵和湖北提督率領的2000名援兵,從雙方兵力懸殊來看,鎮江失陷是必然的。
7月21日拂曉,英軍開始登陸,陸軍第一旅攻打西門,第二旅攻打北門,第三旅及一部分炮兵攻打東門和南門。戰鬥一開始,城外的清朝將士隻打了數發鳥槍便先行撤退。英軍在攻城過程中隻受到當地駐防旗兵與青州旗兵的堅決抵抗。
英軍第55團、第6團及來複槍隊一起爭相攀登雲梯,不過清軍也在那裏拚命作戰,步步為營,誓死抵抗。許多參加這次戰役而親眼見到清軍堅決作戰的人,都能夠講出一些故事。很多滿兵不顧一切地迎著英軍的刺刀衝上前來。有的時候,清軍衝到英軍營內,將英軍士兵捉住,然後抱起來一起跳下城牆。清兵的肌肉很發達,當他們穿上寬大的製服時,更使人看出他們的強健。他們在和英軍用大刀搏鬥或進行短兵相接的肉搏戰時,總是毫不畏縮……
清兵難以忍受失敗,不能容許這班來曆不明而且可惡透頂的英國人來褻瀆自己的家園,來踐踏他們的土地,因而在每一家房子裏,都有清兵的殉難者。
英國人逼近鎮江城的時候,才充分認識到駐防旗兵雖然不通兵法,可是決不缺乏勇敢和銳氣……他們在應戰以前好像就已經料到戰鬥的結局,將自己的妻子兒女絞死或淹死。後來從井中曾打撈出許多屍體。司令官(海齡)看到大勢已去,就焚燒了自己的房屋,本人也投火自盡。海齡在失敗之後,坐在家中的一把椅子上,命令他的仆人點火燒房,故意死在火焰之中。
英軍占領鎮江之後,照例大肆屠殺劫掠,全城為之一空,城鄉皆被血洗。他們還破壞了城中一切軍事設施,並掠走了5萬元的紋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