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劍橋深造(1 / 1)

1936年夏天,他在學校推薦下,中華文化教育基金委員會保送華羅庚赴英國劍橋大學學習。

寧靜、美麗的劍橋,是世界聞名的大學之城,在劍橋的一座大廈裏,有一把高背座椅,那是當年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者坐過的地方,如今坐著聲名赫赫的英國數學家哈代。當華羅庚來到劍橋時,碰巧哈代正去美國講學,臨行前留下話,表示華羅庚可以在兩年內拿到博士學位,而一般人至少也需三年。可見哈代對華羅庚已是另眼相待了。對在劍橋的求學者來說,“博士”是夢寐以求的頭銜,憑著這塊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回國後可以終生有靠。但是,為了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必須交納巨額學費,而且隻能選擇有限的課程學習,而華羅庚卻渴望同時攻讀七八門課程。經過一番慎重思索之後,華羅庚決定隻以“旁聽生”的身份進劍橋學習,哈代對他的選擇感到吃驚,他說:“我來劍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劍橋當時有“世界數學中心”之稱,在這裏雲集了各國的數學專家。華羅庚參加了一個有名的數論專家研究小組,對華林問題和歌德巴赫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十分顯著,並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

在劍橋大學的兩年中,他寫了18篇論文,先後發表在英、蘇、印度、法、德等國的雜誌上。按其成就,已經超越了博士生的要求,但因他在劍橋大學未能正式入學,因而未得到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