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華羅庚給上海《科學》雜誌寫第一篇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發表了。
在清華大學擔任數學係主任的熊慶來教授,看到華羅庚這篇文章後,很重視邀請他到北京清華來,這一年他才19歲。
華羅庚來到清華大學,由於學曆太淺,隻能被聘擔任數學係的一名助理員,白天他負責管理圖書、公文、打字等等,每月工資40元,相當助教的一半。對此,華羅庚十分滿意,他不僅可以養家糊口,而且還能抽空去數學係旁聽課程。他忙得不可開交。晚上,他一頭紮進圖書館,在數學文獻的浩瀚海洋裏涉珍獵寶,一天隻睡四五個小時。
他以驚人的毅力,隻用了一年半時間,就攻下了數學專業的全部課程,還自學了英文、德文和法文。
他以敏捷的才思,用英文寫了三篇數學論文,寄到國外,全部被發表。這在清華是罕見的,一年冬天清華要提他當教師,這在當時引起了爭議,一個隻有初中學曆的人怎麼能當大學教師呢?太不成體統了;有人反駁說他雖然隻有初中學曆,但其成就遠遠超過了大學畢業生。不久,清華大學的教授召開特別會議,通過一項決議:破格讓華羅庚這個初中畢業生做助教,給大學生們講授微積分。
從此,華羅庚出現在清華大學講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