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四人聯騎赴太原。節度使關勝,聞報有故人之子來訪,一時也想不起是誰家的後代,就命內衙花廳相見。看了四位小將,一個也不認得,就道:“各位是誰家的公子,見關某何為?”楊再興道:“小侄是‘青麵獸’楊誌的遺腹子、、、、、、”隨將身世講了一遍,末了道:“求伯父允我們附冊送考!”關勝聽罷,不勝驚異,雖心中有疑,仍離位將楊再興扶起,道:“不意楊誌兄弟還有如此英俊的後人,可喜可賀!但不知賢侄用什麼兵刃?”楊再興道:“回伯父大人話,小侄十八般兵器都會幾下,貫用的是長槍!”“可會用大刀?”“也能對付幾招!”“好!隨老夫後院演練!”。楊再興接過關勝的‘青龍偃月刀’打了個起式,就舞了起來,隻見刀光閃閃,刀風把樹葉帶的紛紛落地,等到八十二路刀法使完,楊再興把刀插到兵器架上,又抽出一杆長矛,欲演練槍招。關勝見楊再興的刀法與楊誌的刀法藝出同源,對楊再興的身份已經深信不疑!笑道:“槍招就不必再演了,不知那三位藝業如何?”“回伯父話,羅延慶乃湖廣人氏,槍招高過愚侄;董先、諸葛英是我的同門師弟,武藝亦看得過去!”關勝大喜道:“好!老夫這就為賢契們補辦進京附考手續,希望能夠奪魁!為河東路掙光!”
四人回到火塘寨,黃梅對楊再興道:“武舉會試,不同文場,刀槍無眼,且一旦考中,成了官身,就身不由己了。娘想近日就把你與百合的房園過,萬一你有個山高水低,娘也有個盼頭!”楊再興同意。過了幾天,火塘寨張燈結彩,鑼鼓喧天,喜炮連響。楊再興與童百合拜過天地,又去拜了祖墳,雙雙進入洞房,你憐我愛,度過半月新婚燕爾時光。算算考期將近,四人整裝赴汴京。
這時,宋朝已是徽宗年間,大宋國勢已衰,外有金人虎視眈眈,內裏盜賊四起各地擁兵自重的節度使、地方大員,紛紛對朝廷采取陽奉陰違的辦法,朝廷的政令,逐漸不通。徽宗欲挽回國勢,用大學士‘王安石’作‘參知政事’,進行變革圖新。開武科取將,就是一項強兵的措施。可惜的是朝中奸佞之臣太多,事事出亂子。今年武科來京掛號會試的各地武舉有兩千多人,其中有一位特殊人物,叫柴桂。柴桂是雲南梁王柴瀛的兒子,也是楊再興的同門師兄。按宋製,封在外地的番王,每二十年須進京朝見一次朝廷。柴桂本來是進京例行朝見的,路上受奸人蠱惑,產生了奪取武狀元,連絡三百六十五名同年武進士,造反奪取趙宋的天下,恢複柴家的大周朝統治的野心。於是,四處送禮,賄賂考官,把他列為種子選手,內定武狀元。結果被湯陰縣舉子嶽飛在初試的械鬥中當場挑死,引起考場大亂,使這次朝廷的武科失敗。楊再興等尚未輪到上場,考場就亂套了,楊再興看科考無望,隻得與羅延慶分手各回原籍。臨行,楊再興道:“眼看天下將亂,羅哥如看形勢不對,就把家人全帶來火塘寨吧!你我兄弟齊心守住火塘寨,靜待天時!”羅延慶應喏,兄弟含淚分手。
話說楊再興回到火塘寨,將考場之事告知母親。黃梅道:“這就叫‘生不逢時’!奈何!眼下兒有何打算?”楊再興道:“前時在太原,關老伯曾言,吾父與二十多名無家可歸的陣亡將領骨殖,都葬在梁山泊的廖兒窪,還立有碑記,兒想去梁山泊一趟,把父親的骨殖遷入祖墳安葬。”黃梅道:“我兒正該如此!去時帶上楊孝祖,他是你叔輩家將,為人穩重,辦事練達,可以為你把舵,你要以世叔稱之!百合已經有喜,你要速去速回!”楊再興一一答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