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回 虎將楊再興(1 / 3)

五日後,楊再興與楊孝祖、董先、諸葛英來到梁山伯。見一片大水,漫無邊際,四人沿湖走了一天,也沒有找到旱路。好不容易見到一個打魚人,打聽方知,梁山泊好漢招安後,山上已無人煙,山寨原來的渡船、碼頭、接待客人的酒店已全部撤除,欲到山寨,隻有去石碣村或李家道口、雇船前往。四人看天色已晚,附近沒有可借宿的村鎮,就在一片樹林中吃點幹糧,野外露宿。三更左右,值夜的楊孝祖聽得林外響聲有異,忙喚起楊再興等上馬戒備。猛聽得林外鑼聲連響,四周燃起無數火把,看來小樹林已被包圍。火光中,一名騎馬的年輕人尖聲叫道:“窺探梁山泊的賊子,還不出來受死!”楊再興尚未判定是怎麼回事,董先與諸葛英已經衝出樹林與兩名青年人交起手來。楊再興隻得與楊孝祖出林觀戰。隻見一名用雙刀的年輕人與諸葛英打個旗鼓相當;另一位用花槍的年輕人卻被董先唰唰幾鏟打的連連倒退,突然,他虛晃一槍,打馬逃走。楊再興‘小心有詐’尚未喊出,那人已轉身一箭,將董先射落馬下。楊再興與楊孝祖並馬衝上,楊孝祖下馬救董先,楊再興截住又轉身殺回的年輕人,交手一個回合,就輕易將他活捉過馬。與諸葛英交戰的年輕人,看勢不妙,打了個呼哨就跑,拿火把的人也隨之四散。楊再興將俘虜靠樹捆牢,看到楊孝祖已幫董先起出左臂上的箭矢,包紮好了傷口。正要去審訊俘虜的來路,小樹林外火把又亮起,那群人在一位身材高大、手提方天畫戟的青年人帶領下,又圍住了樹林。楊再興大怒,提雙短戟上馬衝出,對年輕人道:“且看某的短戟較你的長戟如何!”道罷,動手就打。二人交手*回合,那人突然用長戟架住兩支短戟,道:“且住!閣下武藝高強,不像雞鳴狗盜之輩,且說明來曆再戰!”楊再興道:“吾乃河東楊再興是也!今日攜友路過此地,找不到宿處,權且露宿小樹林,並未招惹他人!爾等夤夜明火執仗圍殺,所為何來!敢是齊魯人善欺生嗎?”那人忙將畫戟插到地上,翻身下馬,抱拳施禮道:“原來是楊兄,在下有禮啦!在下姓花名聰,是梁山泊好漢‘小李廣花榮’之子,同兩個妹妹蝸居離此不遠的湖岸酒店。白天,小妹聽報諸位四處打聽上山之路,誤以為是盜墓賊,就帶人來捉拿,結果誤傷貴友被擒。深秋夜涼,露宿不便,請諸位到蝸居休息,容在下置酒賠罪如何?”楊孝祖道:“花公子言重啦!說起來咱們不是外人,我家少爺乃‘青麵獸’楊誌之子,這賠罪之說再休提起!”旁邊年輕人道:“哥,我說什麼來著!清姐就是性急,不等問清名姓就動手,看看!大水衝了龍王廟不是?”諸葛英道:“我倆也是見麵就打,彼此彼此!反正董哥箭傷不重,令妹亦無恙!大夥就算不打不相識吧!無需賠罪,有熱茶、溫酒喝幾杯也不錯!是吧,師兄?”楊再興道:“既然如此,就叨擾花兄啦!請!”

楊再興一行,隨花家兄妹來到李家道口酒店,話談中花聰道:“我們原住在清風寨,前年家父亡後,我們兄妹遵遺囑把他老人家葬在廖兒窪。去年掃墓,發現宋大王的墓竟被人盜過,就在此蓋了這座酒店,目的是替先人守墓!當然,亦有接待來遷墳、祭掃的梁山伯好漢後人之意。今春,登州解珍、解寶二位叔父的後人剛把他們的骨殖請走。”楊誌道:“花兄為諸位叔伯常年護墳,令人佩服!此地可有渡船嗎?”花清道:“好叫楊大哥知道,我們這兒哪,不僅渡船,就連起墳的各種用具、香燭、紙麻亦應有盡有!”

次日,花聰令手下駕船渡眾人過湖,在金沙灘靠岸後,先上山瞻仰了宛子城,聚義廳等古跡,後來到後山廖兒窪。擺好供品,祭過後,花聰的隨從在墳頭搭了個簡易的小棚,以大塊白布做棚頂,據說是不能讓屍骨見天。然後放了鞭炮,就開始挖墳。楊誌的棺材木質不錯,尚未糟爛,開啟後,楊再興小心地將父親的骨殖慢慢拾起,包在一個紅包袱內,把陪葬的腰刀、刀杆帶上,過湖回酒店。

次日離開時,花聰兄妹遠送十裏之外,道:“楊大哥今後行止如何?能讓小弟附驥尾否?”楊再興道:“前時聽說金兵已經破了潞州、兩狼關,現在駐馬河間府虎視汴京。國家災亂已起,楊某雖然報國無門,亦不願看‘金狗’猖獗中原!葬父後,或組織親丁家將、火塘寨子弟兵保衛家園;或投入朝廷抗金大軍殺敵衛國,還在未定之數,賢兄妹若不嫌再興不才,他日但有所舉,定當誠心相邀!生死與共!”花聰大喜道:“弟等在此專候楊兄佳音!”

卻說楊再興葬過父親,就組織寨中子弟整備刀槍、修繕寨門寨牆,防備金兵來犯,同時派出探子探消息。過了兩個月,探子來報:金人攻破汴京後,將皇宮財寶洗劫一空,帶著老少皇帝返回金都;國內無主,各地節度使、封疆大吏皆不知所措,有的擁兵自保,有的無恥投敵,亦有的帶兵抗擊金兵;各地有能為的義士、江湖好漢紛紛占山為王,或自保、或別有所圖。楊誌想了想,對母親道:“眼下金兵已退回塞外,火塘寨可保無慮。孩兒欲留孝宗、孝祖兩位世叔護家,帶董、諸二師弟去山東投劉豫節度使,他現在是抗金的將領之一,不知母親意下如何?”黃梅道:“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吾兒雖沒有朝廷功名,亦應將學成的本領用到抗金上,火塘寨有孝祖、孝宗領著八大管事,二千老少子弟兵足以自報。楊衛火、楊衛塘已經十七啦,跟你在點蒼山也學過幾年藝,身手比八大管事還強一些,娘令他倆各帶十名王姓子弟,做你的親兵護衛。到了山東,有時間去二龍山一趟,你曹姨父的兩個孩子怕也不小啦,他們從小就愛舞刀弄槍的,想法把他們也帶入軍中,記住: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楊再興臨行,把背上的雙戟交與妻子童百合,道:“為夫此行,歸來無期!繼周長大,麻煩你把我教你的戟法,傳與他。此戟是文遠爺爺的特製兵器,對接起來可以當大槍使,請楊孝祖叔叔傳他楊家的槍招。好好侍奉娘親,等吾回來!”

數日後,楊再興帶董先、諸葛英、楊衛火、楊衛塘及二十名子弟兵起程去山東。剛入魯境,就聽路上行人紛紛傳說,‘劉豫’投了金人,被金兀術封為魯王。楊再興十分氣憤,帶眾人改道去李家道口,找‘花聰’兄妹。那知,昔日湖邊的酒店已被燒成一片瓦礫,細查現場,在一棵半焦的樹身上刻有:“花在清風寨”字樣,疑是‘花聰’所留,就改道去清風寨。

‘花聰’果然在清風寨。二人相見甚歡,互道別後行徑。花聰道:“劉豫投敵後,在山東道上四處收絡江湖人士為金人做走狗,幾次三番找小弟,強邀我投魯王府做將軍。小弟一怒之下,殺了魯王的使者,放火燒了酒店,留十名火家駐在宛子城守墳,其餘的全帶到清風寨。現在小弟已聚集二千多人馬,隨時供大哥調遣!不知大哥準備幹什麼?”楊再興道:“原準備投朝廷官軍抗金!可是,張所大元帥在江南,嶽飛、韓世忠居無定所,劉豫又投降了金人,我現在還真不知道該去哪裏好呢!”花聰道:“楊大哥呀!據小弟手下探知,金兵在各省都駐有人馬,要抗金在那裏都一樣,我們在清風山豎起抗金大旗,招兵買馬,照樣是抗金!幹嘛非要投別人麾下呢?”花清道:“是嘛!在山東抗金我們還占個地熟、人和耶!”楊再興道:“也好!隻是不能在這裏安家!清風山山小,地貧、人稀,回旋餘地不大,糧草也不易籌集。離此不遠的九龍山,方圓數百裏,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下山就是金兵防守的重鎮,要大幹,就去那裏安窯紮寨!”花風道:“我哥早就相中那個地方啦!隻是那山已有主啦!‘賽張飛薑興霸’已立窯一年多啦!”楊再興道:“誰占都一樣,隻要是抗金的人馬,我們可以入夥嘛!”花清道:“算了吧!薑興霸占山是為了給自己建個安樂窩,他整日就會欺男霸女,搶掠百姓,不到一年就搶了九個壓寨夫人,據說與劉豫勾勾搭搭關係曖昧,他才不會抗金呢!”楊再興氣憤地道:“賢兄妹為什麼不發兵除了這個綠林敗類?”花聰道:“前些時,小弟一人去探過山,話不投機與他動手,那小子力大無窮,武藝精湛,兵器也好,手中的‘提爐槍’據說是前朝名將秦叔寶的神槍。隻打了三個回合,小弟就敗了,所以、、、、、、”。“明天我們就去會會他!楊某如果連一個山賊也殺不過,還談什麼抗金保國?”楊再興豪氣滿懷地道。

第二天,‘花聰’留下兩位妹妹守寨,自領二千名小嘍囉隨楊再興去打九龍山。到了山下,楊再興叫‘花聰’把人馬藏起,隻帶楊衛火、楊衛塘兩人去叫陣。‘薑興霸’聞報隻有三人來闖山叫陣,就隻帶百餘名小嘍囉出寨會敵。楊再興細看薑興霸,見他長得,身高丈二、豹頭環眼、三寸長的‘連腮虯髯’幾乎遮了大半個臉,身穿镔鐵鏈環甲,頭戴三叉戟帥盔,還插了兩根野雞翎,打扮的不倫不類;手中的鋼槍粗如鵝卵,重有八十多斤,不由也暗暗喝彩。楊再興與他激戰八十個回合,用金寶刀砍中他三次,都叫槍杆擋住,削不斷,也傷不了人。楊再興隻好佯敗,誘敵來追,偷偷拔出一支小鐵戟,轉身射中‘薑興霸’的咽喉,複一刀砍下頭來,楊衛火下馬抗起薑興霸的‘提爐寶槍’,楊衛塘牽上烏椎馬。隨薑興霸下山的小嘍囉見寨主被殺,哄然逃往山寨,楊再興揚天發出一聲長嘯,拍馬追向山寨。當花聰聽到嘯聲帶兵衝入山寨時,九龍山的小嘍囉已跪地請降。楊再興令山上所有小嘍囉全部集合,道:“吾叫楊再興,原想勸薑興霸共同抗金,薑興霸因與金人有勾結,欲效劉豫做漢奸,隻好殺之!爾等如願隨楊某在此抗金保國的歡迎留下!不願留的可以自行下山。”眾嘍囉大部分願意留下。楊再興令董先帶五百清風寨的小嘍囉巡山護寨;令花聰速回清風寨搬家;令諸葛英、楊衛火,把願意留下的小嘍囉重新登記編隊。自己帶著楊衛塘及二十名親兵,巡看山寨地形、防務,清查倉庫糧草。三天後,九龍山寨已整頓就緒,楊再興是寨主,花聰是副寨主,董先、諸葛英、花清、花風、是管事頭目,楊衛火、楊衛塘是哨長。兩山寨的小嘍囉以清風寨的人馬為主,編成二十個小隊,每隊二百人,由原來清風寨的兵士長,及火塘寨的二十名親兵任正副小隊長。楊再興對諸頭目道:“九龍山糧草充足,夠現在的人馬吃二年,但人馬少,訓練差,還不能有軍事行動!我命令:花聰兄弟負責快速建立情報網,向附近各州、府、縣城、乃至汴京、金陵派出探事人員;董先負責加緊訓練士卒,花清負責全山寨的錢糧收支,花風、楊衛火、楊衛塘、負責招兵買馬。我與諸葛英下山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