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回 虎將楊再興(上)(2 / 3)

高喊一聲:“仁兄隻管護車!毛賊有我來打發!”槍起處,一位掄大砍刀的賊人被挑飛,砸向另一位拿雙錘的賊徒,二人同時落馬。左手隨手一鐧,將另一名賊人頭打爛,嚇得其餘賊夥,一哄而散,楊再興摸出兩支小短戟,奮力擲出,把兩名正逃的賊人打落馬下,拍馬欲追最後一位逃遠的賊人時,聽到“窮寇莫追!放他去吧!”的喊聲。回頭看時,那位少年壯士已經把兩名圍車的賊人殺死,正抱拳向自己走來。楊再興忙下馬答禮。互通姓名,得知那少年名叫羅延慶,護著母親去潭州投親,路過此地遇到劫匪,羅延慶道:“這夥悍匪是活動在烏龍山一帶的流寇,人稱‘烏龍八怪’。單打獨鬥武功一般,遇敵時八人齊上,靠著練就的‘八仙陣’取勝。小弟開始不知,被圍在陣中,楊兄出手就破了此陣,好俊的身手!”楊再興道:“羅兄謬讚了!小弟剛出師門,初次遇敵,對手又是被羅兄打疲的殘將,捉了幾個死耗子而已!剛才看羅兄的身手,似曾相識,不知與長沙蘇家有何源淵?”羅延慶道:“楊兄慧眼如炬,所料不差!小弟的授業恩師正是長沙司馬蘇良的長子、蘇顏,也就是現在要去投靠的舅父。”楊再興道:“如此說來,我們是一家人啦!令師祖蘇良與吾祖父楊文廣乃是盟兄弟,有數十年交情呢!”羅延慶大喜,二人惺惺相惜,學古人跪地插草為香,結成異姓兄弟。兩家在路同行三日,到了岔路口,灑淚分道揚鑣。

楊再興一行回到火塘寨,恰值楊亜男彌留之際,看到孫子成人回來,心裏激動不已,隻說了句:“要、、報效、、朝廷、、、再、、、再、、、興楊、、、家、、、、”就撒手西去。楊再興葬過奶奶,對師弟董先、諸葛英道:“愚兄本擬把母親送到家中,即陪二位去故裏探親、祭祖,怎料奶奶突然西去,熱孝在身,不便遠行,二位賢弟路上要小心行事,探過親就返回火塘寨,不要使愚兄久盼!”二人施禮告別。

董先是伏牛山人,諸葛英是南昭人,兩人的父親都在大理經商,慕名拜在點蒼門下。在點蒼山學藝時,楊再興與董先、諸葛英、童百合三人是同輩師兄弟,十年共處,交情非淺。黃梅待見童百合的聰明、勤快、賢淑,有收她做兒媳之意,楊再興下山時,楊文遠就同意三人一齊下山隨楊再興闖江湖。數月後,董先、諸葛英探親回來,楊再興就同三人整日習武、論文,不覺又過了一年。

一日,羅延慶單騎來訪,楊再興喜出望外,招董先、諸葛英作陪客飲酒共話。再興道:“羅哥哥何以有暇千裏來此?”羅延慶道:“與賢弟烏龍山分手後,即送母親到舅父家,本想即可追賢弟到中原相聚幾時,無奈舅父不允,反令與表妹擇日完婚、、、、、、一拖就是一年時間。前時,舅父聞今年朝廷要開武科,才令愚兄來中原應試。因考期尚早,就來府上與賢弟一聚,不知賢弟今年有意入場否?”楊再興道:“此事須由家母做主,先不說此事!來!小弟先敬大哥三杯酒,賀新婚之喜!”羅延慶喝過,諸葛英道:“師兄應該再罰羅大哥三杯!誰叫他成婚不通知我們!”董先道:“言之有理!沒說的,喝吧!我的羅大哥哎!你要是得了貴子還不通知我們,那就得罰酒一罎,喝醉你才行!”道罷,哈哈大笑不已。楊再興道:“我們都是知心朋友,重新結拜如何?”眾皆雀躍,立即擺香案盟誓。排行是:羅延慶居長、楊再興第二、董先老三、諸葛英居末。諸兄弟拜盟娘時,黃梅道:“古人雲,學會文武藝,貸與帝王家;老身讚成你們進京參加武科考試,有了功名就好報效朝廷!孝祖已探聽明白,現任太原節度使是梁山伯的五虎將關勝,興兒隻要告訴他你的身世,他就會為你們辦舉子的文憑,事不宜遲,明天你們就打點去太原吧!”四人大喜,各自準備兵刃、器械。羅延慶用的是丈八點鋼槍,董先用的是齊頭托天鏟,,諸葛英用的是‘雙懷杖’。楊再興的兵器複雜,除了亮銀槍外,背上還插兩支短鐵畫戟,腰帶上掛了一把四楞銅鐧,皮護腰上還插了八支小短戟,當暗器用。原來,楊再興身帶雙兵刃,是楊文遠的主意,他在大理找不到好鋼為楊再興打造長矛,擔心交戰時槍杆會斷,就把自己的‘雙短戟’送與楊再興備用。後來,楊再興在九龍山繳獲一杆好槍,就把雙戟留給兒子楊繼周使用,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