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回 文廣巡三湘(2 / 3)

這件事普天下隻有一人不高興,那就是真宗的胞弟趙爵。真宗當上皇帝後,擔心趙爵在京中胡作非為,使自己難堪,就封他為‘襄陽王’把大宋朝依為糧倉的魚米之鄉——兩湖地麵交與王弟鎮守。昭令其帶全家刻日上任,無聖旨不得擅自回京。趙爵成了三湘第一人後,嚐到了唯我獨尊的甜頭,權力欲頓時膨脹。得知聖上唯一的太子夭折,認為自己就是大宋朝的‘皇太弟’,候補的天子。他從‘塘報’得知朝廷收八王的孩子為太子,心中的沮喪、不滿、憤怒、仇恨可想而知。真宗駕崩以後,仁宗趙禎繼位,加封趙爵為‘皇叔鐵帽王’並賜‘鐵書丹卷’為憑。【注:鐵帽王就是子孫後代可以世襲的永久王位,大宋朝有四家:梁王柴家、東征王高家、平東王鄭家;襄陽王趙家;鐵書丹卷就是把封王的聖旨鑄造在鐵板上,便於永久保存。】趙爵表麵上,上表謝恩,忠心擁戴皇室,內心卻認為,仁宗軟弱可欺,已有了不臣之心。秘密聘請以小諸葛沈中元為首的江湖奇人異士做謀士,四處招降納叛,收了幾股占山為王的強人為羽翼,拉攏長沙王為同謀,按皇宮的格局擴建王府,妄圖時機成熟時奪取仁宗的天下。

龍圖閣大學士包文正,在破獲‘四值庫’總管馬朝賢監守自盜‘九龍冠’的案件中,覺察到襄陽王的反跡,密奏宋仁宗防範,仁宗不以為然。後,兵部尚書金輝又奏;長沙王與襄陽王關係異常,來往頻繁,長沙王違製私招兵馬、、、、、、這才引起仁宗的重視。密招六合王趙慎、(八王趙德芳的長子)內閣學士包文正、老駙馬柴玉、首相寇準、呂蒙正密議此事。寇準道:“襄陽王反跡已露,然,罪惡尚未昭彰,似不宜公開討伐;長沙王私下招兵買馬,實係圖謀不軌,卻無真憑實據,亦不便公開問罪。老臣愚意,在朝中選一位文武兼備之臣,令其代天巡狩兩湖三湘之地。以剿匪為名剪除襄陽王羽翼,收集其謀反的證據,用半公開的手段慢慢消除隱患,不知聖上以為然否?”包文正道:“寇大人不愧是三朝元老,慮事周密,臣附議!”仁宗道:“朝中何人能擔此重任?”六合王道:“現在朝中的大臣,全是文者不通武,武者不善文,隻有泰州節度使楊文廣文武皆備,臣願保舉他擔此任!”仁宗準奏。密宣楊文廣進京,喻以詳情,令其回泰州挑五千親兵備用。楊文廣將此事告知母親穆桂英、奶奶黃夫人。黃瓊女道:“文廣此差事,表麵上是文官代天巡狩,實際上是秘密軍事行動,且不說襄陽王羽翼眾多,僅長沙王麾下就有不少能征慣戰的悍將,一旦反臉動起手來,文廣匹馬單槍後果不堪設想!快設法通知宗英回來商議對策!”穆桂英深以為然。為趕時間,穆桂英親自拜會丐幫設在汴京的分舵,求其幫助用飛鴿傳信。【注;宋時,叫花子自己的組織,勢力十分龐大,在各地都設有分舵,用飛鴿傳信十分快捷,一天達千裏以上。】

回頭再說楊宗英,楊宗英接信後,立即帶李苗鳳、楊文遠、楊金瓜等人連夜趕到梁王府辭行。柴潛道:“今日一別,不知何日才能重見,表弟可將燕兒帶走,方便時就與他們在中原完婚,亦不必再通知愚兄!本來備有小女的嫁妝若幹,恐誤行程,就不送啦!僅送銀票十萬兩助妝”。言罷,不勝唏噓。途經三元,已接飛鴿傳信的楊延順,早在官道邊的酒店備好宴席等候,見麵草草用飯後,楊延順令‘楊宗蘭’亦回中原,代己為老太君上墳。

好在跟隨楊宗英的諸男女都是馬*,一路馬不停蹄,旬日時間就回到火塘寨。議及文廣南巡之事,楊宗英道:“文廣此去乃是代天巡狩的欽差大臣,意在敲山震虎,不是公開的軍事行動,隨行的人馬也是儀仗、護衛性質,所以我們府裏有功名的人不奉旨是不能隨行的!好在聖上允許帶五千山東親兵作欽差大臣的衛隊,我們就在這上麵做文章,把火塘砦的子弟兵挑上一千人冒充山東官軍,就讓金豆夫婦作親兵衛隊統領,宗蘭、文遠、梁燕、家生、家育、充當旗牌、傳令、參軍等欽差隨行官,形影不離地護著文廣,這樣一旦出現意外自保決無問題!何況,三湘地麵朝廷還有不少駐軍,文廣可以憑尚方寶劍隨時調用他們出戰嘛!”黃夫人、穆桂英亦認為此法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