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貪官成窩(1 / 3)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初中課文《詩經·碩鼠》揭露了奴隸主忘恩負義的貪婪本性,有個電影叫《妻妾成群》,東北個別地方和單位則是貪官成窩,和老鼠一樣,不是腐敗到極致才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早在1930年,德惠籍的抗聯英烈李鬱華曾在德惠中學擔任訓育主任,他痛心校舍簡陋、設備空乏、經費拮據,發現德惠縣教育局長、“大煙鬼”孔慶鑾以搜刮勒索、虛報冒領等手段,貪汙教育經費7000餘元,還勾結日本浪人販毒謀利、聚賭抽紅,於是在1930年10月領導了反貪汙、反吸毒的德惠學生運動,逼迫這個貪婪的教育局長退回了部分贓款後引咎辭職。

建國初期,作為國家命脈的東北具有大一統的官僚體製,便於動員資源和工業力量,進行國家建設,但是現在不適應時代需求了。實話實說,東北人商本位意識十分欠缺,官本位意識卻很嚴重,許多人想做官,目的不是為老百姓做多少好事,而是想通過做官得到權和利。走得好,個人青史留名,走得不好,身敗名裂,給個人和國家帶來損害,東北的貪官集團破壞性尤甚。

東北人講義氣,好抱團,不過比起溫州人、潮汕人來說,還是差了些。俗話說,耗子總是一窩一窩的。東北人打架成群,在腐敗上,更是驚人地抱團,比較典型的腐敗團夥頭子分別是沈陽慕綏新、綏化馬德、吉林靖宇縣李守成。

早在改革開放初始的1979年4月23日,《人民日報》就刊登獨家新聞:黑龍江省破獲了一起該省最大的貪汙集團案件,罪犯王守信等人全部落網,被依法逮捕,參與分贓、窩贓、轉贓犯罪活動和與此案有牽連的重點人也都依法逮捕,這起轟動海內外“貪汙大案”的主犯王守信,其實隻是一個縣級燃料公司的經理。這還叫官嗎?三十多年來,東北出了更多的貪官,級別更大、貪官團夥人數更多、腐敗金額更高。

小時候寫作文,就是現在也有些主旋律文章,說告慰烈士英靈,烈士看到現在人民生活如此幸福會含笑九泉的。或許如此吧,但是楊靖宇烈士在欣慰日本投降、中國強大的同時,也會為腐敗痛心不已。

楊靖宇是最出名的抗戰英雄,為紀念楊靖宇,他的犧牲地命名為靖宇縣。

戰勝日本之後,靖宇縣生活怎麼樣呢?靖宇縣是吉林省最差的貧困縣,經濟實力多年排在全省最後,有“返銷糧的日子,救濟款的褲子”的諷刺。當地人說,這裏許多人靠偷盜木材起家。《吉林日報》報道證實,靖宇縣每年濫砍濫伐林木產量相當於國有集體林場產量。就在這種貧困條件下,2000年,縣委書記李鐵成收受近143萬元賄賂,行賄者囊括全縣科級以上幹部100多人,幾乎無一漏網,這是吉林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一起領導幹部受賄案件。

李鐵成在擔任靖宇縣副縣長、縣長,特別是1994年至2000年擔任靖宇縣縣委書記期間,借調整、提拔幹部之機,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收受賄賂,款物折合人民幣144萬餘元。一年受賄錢財占全縣科局級以上幹部全年工資的近80%。李鐵成使機關各部門“一把手”的使用,隻能由他一人“欽定”。他不點頭,“誰也不好使”,不“上上炮兒”(即送禮行賄),就別想在他這個“一把手”底下再當“一把手”。每到年節,李鐵成和妻子守在家裏坐收送上門來的買官錢。來者不拒,多則數萬元,少則幾百元,一概欣然笑納。包公黑的是臉,貪官黑的是心。行賄者分布在縣委、縣政府機關各個部門,基層鄉、鎮機關,省直、中直企業等100多個單位,沒有一個單位不向李鐵成行賄。一時呈現“無人不賄,有賄事成”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