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節 電影投資商機(2 / 3)

2.影院改造和院線組建

電影院和院線一般能分到一部影片票房的50%~60%。

影院改造和院線建立有三層商機:改造一個影院起碼需要上千萬元投資,數百個影院改造,所耗資本將是天文數字,影院改造會帶來大量硬件投資業務和策劃包裝業務;大片和好電影越來越多,會造就票房業績;電影院一般位於鬧市或十字路口,經過改造後的影院,將成為各個城市的娛樂終端,黃金地段加上電影氛圍,還能產生另外20%~30%的副電影收入,餐飲娛樂業也會不錯。

院線製度的推行,將使中國電影市場全麵開放,那些企圖在電影市場有所作為的公司都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大顯身手,不同類型的資金將大量湧入這個市場,從而導致中國電影市場格局的重大變化。

3.電影主題公園開發

電影主題公園(Movie Theme Park)是指以成功電影的故事或視覺形象為主題,應用了高科技手段,設置互動性遊戲的大型遊樂場所。如迪斯尼樂園、侏羅紀公園、007公園等。迪斯尼、時代華納、環球等公司將主題公園開到中國。香港迪斯尼樂園已經開園,美國時代華納集團計劃在杭州建造一座“亞洲好萊塢影視城”,環球建設上海影城。

中國影視城在全國遍地開花。六大電影集團都有影視城項目,民營的比較成功的是寧夏“西部影視城”,以“出賣荒涼”而聞名海內外;浙江橫店影視城,被譽為“東方好萊塢”;杭州宋城,以“清明上河圖”而聲名遠揚。這些影視城除用於外景拍攝外,還發展為具有景觀價值的旅遊熱點。

中國13億人有著上千億美元的遊樂需求,旅遊業是世界第一大產業,在21世紀也將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遊樂者更多消費將花在主題公園,主題公園將和風景名勝平分未來中國旅遊市場份額。因此抓住大有潛力的主題,開發影視城是大投資、長收益。

五、項目風險與規避策略

眾所周知,高收益也往往意味著高風險。由於資本介入傳媒業的風險性,隻有人才濟濟、資金雄厚、創新活力強的企業才有可能規避風險。

(一)政策風險與規避策略

現行的電影審查製度是很多製片商的一塊心病。據說在中國,每1000部劇本中,能順利通過審查進入市場的不足100部。鄧建國表示,巨星不投大製作的原因之一就是審查製度的不確定所帶來的政策風險,還有少數導演幹脆放棄影片在國內的公映機會,完全依賴海外市場收回投資。

行政條塊分割,管理混亂。在電影產業鏈中,院線公司屬於電影發行領域,其審批權在廣電總局,而電影院是放映終端,其管理權卻在各地方文化局。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央和地方的權力錯位,院線特別是跨省市院線要想控製影院,必定會時時引發摩擦。

民營企業承擔最大的風險和壓力。目前國內電影業的大部分政策法規還是針對舊有機製製定的。製片方必須在宣傳和發行上投入大量資金,但卻隻能分到票房收入的三分之一,因此它們承擔了最大的風險和壓力。民營企業希望國家能早日出台適用於民營影業發展的政策和法規,從而推動市場發展。

(二)資源風險與規避策略

按資本運營理論,娛樂傳媒集團實際上是各種價值元素所構成的一個組織體,經營管理的過程就是對各種元素進行配置,促成其有效流動、優化結構的過程,經營的目的就在於實現價值的增值。

一個公司與相關資源鏈接的結構布局、密切程度和穩定狀態決定其競爭能力和發展潛力。主要資源包括人才、資金、設備、創意、渠道、客戶等。如何吸引資源,並在競爭中配置、協調資源,是電影產業自身發展和相互整合的關鍵。

(三)市場風險與規避策略

1.生命周期風險。盡管娛樂業和傳媒業中存在較多的市場空白,在此淘金並不容易。影片《白銀帝國》在晉商文化熱的2006年前後開拍,但直到2009年暑期檔才公映,由於已經錯過晉商文化熱的高峰期,票房收入非常有限。一些電影係列片的生命周期非常長,007係列片已經保持40年長盛不衰。《赤壁》(上)收獲近4億元票房,《赤壁》(下)不到3億元。

2.產品設計風險。市場中存在4家至7家公司業務相同或相近,我們能否在市場中站住腳?我們要強化項目的類型、明星、品牌,同時提高本身競爭力和影響力。

3.價格風險。核心競爭力在於高質量的服務,在能承受的範圍內,消費者對價格並不是太挑剔。

4.競爭風險。同質化作為傳媒市場發展的一個必然現象,具有它的合理的一方麵,也顯示出了深層的危機。有人把同質化的市場比作一個免費的餐廳,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餐廳就要收費了。早吃好早走的不會被收費,但留到最後的說不定就要落得個血本無歸。要積極地投入到創新活動中去,以獲得最大程度上的增值,如果僅僅安於做市場的跟進者,永遠得不到最高的利潤回報。

電影市場同其他商品市場一樣瞬息萬變,電影企業很難在電影公映之前就能準確地預知影片是否賣座,收益能否大於支出。有的影片雖然耗費了巨額資金,結果卻事與願違,不僅觀眾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製片與發行兩方麵也互相埋怨,理不出頭緒。

(四)管理風險與規避策略

1.管理者風險。合作團隊的選擇就是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團隊的鑒別要點:對於社會發展有前瞻意識;具有強烈的職業精神;遵守商業遊戲規則;在本地區、本行業具有良好的上層溝通資源。領導者既要懂管理、懂政策,又需要有足夠的經驗,同時具備大眾傳播、傳媒調研、企業管理的專業知識。前者可以保證顧問人員的判斷力,後者則保證其科學性。媒體行業人員流動性比較強,而且往往是團隊出走,帶來管理上的青黃不接和混亂。用良好的機製穩固團隊,用價值觀提升人力資源,做好人力資源儲備工作。

2.內部環節脫節風險。公司由很多部門組成,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可以分解為設計、生產、營銷、貿易以及對產品起輔助作用的一係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關聯的經濟活動,或稱為“增值作業”,其總和即構成企業的價值鏈。行政、研究、產品、推廣、財務等部門如果配合不力,很多業務流程脫節,工作難以開展。

3.成本控製風險。因企業研發新產品、開發新項目等引發成本失控,導致投資回收周期延長或不能回收。對於此風險,在預算中應做充分的預計;隨著公司業務價值鏈的完善,通過與合作夥伴的協同效應來盡可能降低成本。

4.財務風險(應收賬款、壞賬、虧損)。這是企業風險的綜合反映,其主要表現為客戶賒賬,長期拖欠,甚至可能因其破產而成死賬。專家們強調,不注意現金的正常流動,無的放矢的擴張企業規模是危險的,應該引起注意。在電影和音樂上具有全球網絡的法國威望迪(Universal)集團,陷入了財務危機,其原因就是對企業擴張投資把握不當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