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杠杆收購
杠杆收購是指收購者用自己很少的本錢為基礎,然後從投資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籌集、借貸大量、足夠的資金進行收購活動,收購後公司的收入(包括拍賣資產的營業利益)剛好支付因收購而產生的高比例負債,這樣能達到以很少的資金賺取高額利潤的目的。收購者在做出精確的計算以後,使得收購後公司的收支處於杠杆的平衡點,通過借債來獲得另一影業產權,又從後者的現金流量中償還負債。他們頭腦靈活,對市場熟悉,人際關係處理恰當,最善於運用別人的錢,被稱為“收購藝術家”。
總的來看,杠杆收購可以分為三步來進行:
第一步:集資。
第二步:購入、拆賣。
第三步:重組、上市。
以上三步概括了杠杆收購的基本程序,又被稱為“杠杆收購三步曲”。這就是資本經營中小魚吃大魚的模式。
1986年,經營電影院線的國家娛樂公司董事長雷石東看到一個夢寐以求的機會,那就是可以收購在美國傳媒業中舉足輕重的維亞康姆公司。為了能夠成功地收購維亞康姆公司,雷石東和投資銀行家與法律顧問一起,製訂了一個周密的“杠杆收購”(LBO)方案,除了投入自己家族的5億美元家產外,還安排了20多億美元的債務融資。他不斷遊說股東和董事會,一舉擊敗企圖進行反收購的維亞康姆管理層,以34億美元的巨資成功入主維亞康姆。收購完成後,作為維亞康姆的控投股東與董事長,雷石東果斷撤換了漫天要價的維亞康姆原CEO並組建新的管理團隊,公司的業績開始蒸蒸日上,不僅還清了收購的債務,還大力發展新業務,包括海外擴張。如今,維亞康姆市值800億元,雷石東的身價也升值到上百億美元。
二、資源重組與資產增值
不管購並出於何種動機,其最終結果一定要滿足價值增值的標準,整合是影業購並完成後能否獲得價值增值的決定因素。1998年9月美國《商業周刊》評出“90年代最為成功與最為失敗的交易”時指出“收購後的精明、謹慎的整合是交易成功最為重要的因素”。
資產重組是將影業實體內部能夠價值衡量的、已經形成和沉澱的所有經濟資源或財產,按市場經濟的原則和規律要求進行配置和組合,以達到增值的目的。資產重組是資本經營的方式之一,既包括為達到上市的目的而對資產的重組,也包括上市之後的對關聯公司、產業資源的組合。
1.確立資本戰略
在市場集中的過程中,電影工業越來越呈現資本密集的特點。片源和院線(含電視、網絡、手機等其他傳播媒介)是影業最有價值的資源,並購擴展應當圍繞這兩條主線展開。
美國現存的六大製片商(時代華納、索尼、迪斯尼、福克斯、環球、維亞康姆)都是經過多年的並購重組形成的。20世紀30年代紅遍美國的八大製片公司派拉蒙(Paramount)、20世紀福克斯(20thFox)、華納兄弟(WarnerBros)、米高梅(MGM)、雷電華(RKO)、環球(Universal)、聯藝(UnitedArtists)和哥倫比亞(Columbia),經過80年風雨蕩滌後,索尼集團收購了哥倫比亞(改名為索尼電影)、米高梅以及聯藝、維亞康姆收編派拉蒙和夢工廠,華納兄弟賣給了美國在線,新聞集團收購福克斯,環球盡管保留了原來的名稱,但也由維旺迪環球娛樂與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重組,雷電華則退出了影視界。
2.置換資產資源
資產置換就是在不同主體之間所進行的資產交換。通過這種交換,可以把雙方認為價值相同的部分資產進行對調,從而改善資產置換主體的財務狀況,並希望在置換資產的配合下企業剩餘資產能夠以更大限度、更高效率地發揮作用。這種特殊形式一般發生在上市公司與它們的母公司之間,通過資產置換,業績平平的上市公司置換出不良資產,由母公司注入高成長性的優質資產,從而提高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改變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為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