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武術段位的證書、服裝與徽飾(1 / 2)

1.證書

由國家體委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統一設計、製作。

2.服裝

由國家體委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統一設計,指定專門的廠家製作。

3.徽飾

由國家體委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統一設計,指定專門廠家製作。

初段位:一段(青鷹)、二段(銀鷹)、三段(金鷹)中段位:四段(青虎)、五段(銀虎)、六段(金虎)高段位:七段(青龍)、八段(銀龍)、九段(金龍)第一章少林派功夫

少林派是中原武術中範圍最廣、曆史最長、拳種最多的武術門派,以出於中嶽嵩山少林寺而得名。

關於少林派的起源,據北宋《景德傳燈錄》等書所載,南北朝時(公元477年-499年)後魏孝文帝大和年間,達摩大師從梁國北來,麵壁於嵩山少林寺,曆時九年而功成,遂傳《洗髓》《易筋》二經,創立少林武術。這個說法,為多種典籍所載,唐代李靖又寫了《易筋經序》。但考之史實,卻與曆史不相合,現代學者已經證明這隻是傳說,被稱為禪宗初祖的達摩也並沒有這樣的武功。

曆史上,在達摩以前,北朝寺院的練武風氣就已形成。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修建嵩山少林寺,最初是為西域高僧跋陀(又稱佛陀)所建的,後來,達摩才來到寺中。達摩雖然創立了禪宗,卻並非少林武術的創始人。事實上,少林武術是在長期的僧眾習武中逐漸自發形成的。

少林武術的發揚光大,始於隋唐之際的一件大事。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少林寺被山賊所劫,僧眾奮起抵抗,賊人放火燒毀寺院。秦王李世民與鄭帝王世充作戰,少林武僧應邀相助,活捉王仁則,逼降王世充,這就是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也是著名電影《少林寺》的曆史原型。李世民即位後,對曇宗、誌操、惠賜、善護、普惠、明嵩、靈憲、普勝、智守、道廣、智興等十多人大加賞賜,少林寺再度興旺起來,少林武術也開始繁榮發達,逐漸成為中原武林第一門派。

宋太祖趙匡胤據說也是少林俗家弟子。從宋到元,少林武術有了一個很大的發展。元代大聖緊那羅王傳授少林棍法而自成一宗,福裕禪師彙集了少林短打,少林武術的特點日漸突出,到明代便形成了少林“以搏名天下”的威望。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53年),少林寺組織僧兵到江南抗倭,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樹立“少林觀武碑”,成為天下武林之宗。明代的著名武僧有覺遠上人、月空和尚、小山和尚、痛禪上人等,又有悟須、周參、周友、洪紀、洪轉、洪信、普使、普從、廣按、宗想、宗擎、宗岱、道法、道宗、慶盤、慶餘、同賀、鉉清18人,皆為武林中的超一流高手。明代後期少林武術逐漸從以棍法為主轉向拳法,又吸收了很多民間拳種,集天下武術之大成,形成少林派。

清代康熙(也有的說是雍正)年間,朝廷曾因少林寺藏匿反清義士“謀逆”而將其焚毀,並嚴禁民間練武,少林武術轉入地下狀態。據說後由轉入南少林的一支,創立了洪門。清代的少林名僧高手有鐵齋、致善、致果、天虹、湛舉、五枚、古輪、妙興、貞續、德根等。

少林派不是隻有少林寺的功夫,而是以少林寺武術為代表的整個外家功夫的集大成。一方麵少林寺僧從民間引進不少拳術,另一方麵少林寺也招收俗家弟子,使少林武術流傳於民間。同時,少林還在各地創立分院,自隋唐之際創立福建莆田九連山少林寺分院(即南少林)以來,元代福裕禪師在外蒙古和林(今蒙古國前杭愛省哈拉和林)、天津薊縣盤山、長安、太原、洛陽分別創立五座少林寺,再加上山東九頂蓮花山、台灣八番社、四川峨眉山,一共十座少林寺,這就把少林功夫傳到全國。許多門派的源頭,都與少林大有關係,就連武當和峨嵋的開派傳說,也有源於少林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