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寒”節氣與“候應”
——雞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
大寒為我國著名的農業“二十四節氣”之一。其規律性,按照現代科學的認識和解釋來說叫做每年一到冬季農曆亦稱陰曆十二月或俗稱“臘月”,陽曆1月20日前後,當太陽到達黃經300°時開始,為“大寒”節氣。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了。
按照古時候,社會生活實踐中,用人們的認識和解釋的話來說,就是每年一到冬季農曆十二月或曰“陰曆十二月”,或者俗稱作“臘月”,“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之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
而每年冬季一到“小寒”、“大寒”的季節,為我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並且“小寒”和“大寒”,則正值“數九寒天”。而“冬九九”,則又以“三九、四九”為最寒冷了。所以,古時候,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所以古人雲:“寒氣之極,故謂之大寒。”因此,從古時候開始,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將“寒氣之極,故謂之大寒”的這種認識,密切結合農業“二十四節氣”上的需要,列入了“二十四節氣”,作為冬季“小寒”節氣後的節氣,名為“大寒”。
雞乳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其家禽,雄雞能夠啼更報曉,母雞能夠孵小雞,按照古時候,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當時的生活習慣叫做“雞乳”,即今俗稱的“孵小雞”,或簡稱為“孵雞”。
那麼“大寒”節氣一候的“候應”,為何歸納為“雞乳”。對此,古時候,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的認識和解釋,叫做每年一到農曆或曰陰曆“十二月中,一候雞乳。雞本畜,麗於陽而有形,故乳在立春前也。”所以,從古時候開始,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將“大寒”節氣一候的“候應”,給歸納概括名曰為“雞乳”。
征鳥厲疾其所以將“大寒”節氣二候的“候應”,歸納概括為“征鳥厲疾”,按照古時候,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的認識和解釋來說,叫做每年一到冬季農曆十二月,其“大寒在十二月中,……二候應征鳥厲疾。征,伐也,殺伐之鳥,乃鷹隼之屬,至此(指一到大寒節氣),高猛厲迅疾也。”其實,所謂“乃鷹隼之屬”,即指“鵯”,據《玉篇·鳥部》裏記載,其認識解釋為“鵯,祝鳩也,急疾之鳥也。”因為這種鳥,對節氣規律性變化的反映,亦比較突出,所以,從古時候開始,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將它列入了“七十二候”,作為“大寒”節氣二候的“候應”,歸納叫做“征鳥厲疾”。
水澤腹堅 自古始,自然界中的“水”,對自然氣候規律性變化的反映,亦比較突出典型,即每年一到冬季農曆十二月“小寒”“大寒”節氣,正值“三九”、“四九”。按照古時候,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的認識和解釋,叫做剛開始為“冰之初凝,水麵而矣。”然而,一到“大寒”,天氣最冷之時,其水“則徹上下皆凝,故雲腹堅。腹,猶內也。”所以,從古時候開始,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將水對節氣規律性變化的反映,亦給列入了“七十二候”,作為冬季農曆十二“大寒”節氣三候的“候應”,歸納概括為“水澤腹堅”。
宋元時期的學者吳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裏,對農曆十二月“大寒”節氣與“候應”,亦作了古老認識性的解釋,他說每年一到“小寒後十五日,鬥柄指醜,為大寒。十二月,一候,雞乳。雞本畜,麗於陽而有形,故乳在立春節前也。二候,征鳥厲疾。征,伐也。殺伐之鳥,乃鷹隼之屬,至此而猖厲迅疾也。三候,水澤腹堅。陳氏曰:冰之初凝,水麵而已,至此則徹上下皆疑,故雲腹堅。腹猶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