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由於大學的學習與生活自主性很強,再加上當代大學生維權意識的強化等,班級團支部表現出較高的民主性。調查發現,82.86%的班級通過全體同學民主選舉產生班級團支部委員;69%的班級民主選舉“優秀團員”等榮譽稱號。

當然,高校基層團支部的民主並不是百分之百的民主,仍存在“班級或團支部核心人員選定”、“老師直接選定”、“輪流,隨機選擇”等情況。相對而言,班級或團支部核心人員選定的現象是比較突出的,特別是在“選優”方麵,多達9%。另外,部分老師直接幹涉團支部的選舉結果,以其心目中的合適人選為首選,一手打造團支部。在推舉團支部委員方麵,有3.92%的被調查大學生表示其所在的團支部是通過輪流任職的方式進行的。筆者認為,大學時期是每個大學生鍛煉自我能力、提升自我魅力的最好契機,大學也應為在校大學生們提供多種發展機會;但是團支部是整個團學工作的核心和領導力,關係著整個團學工作的發展進程和切實利益,應慎重考慮團支部委員的構成。更有甚者,對團支部選舉、“推優”等重要工作毫不重視、草草了事,以致團員不清楚班級團支部最基本的工作情況。可見,團支部民主性還有待加強。

基層團支部的幹部,直接麵對廣大團員,處於高校團工作的第一線,他們對整個團的工作開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正是因為團支部選舉隨意性、不民主性現象的存在,新的團支部委員缺乏群眾基礎、缺少應有的權威;而另一方麵,優秀學生幹部大都在校或院的學生組織中任職,導致一部分合適的同學由於種種原因無法從事共青團基層工作,人盡其才。所以,團支部幹部沒有在其所在的集體中發揮應有的效應,影響了團支部的工作效率和凝聚力。

2.拒絕形式主義,提倡實質主義

隨著全球各區域各行業競爭的升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節奏的加快,形式主義再次抬頭並迅速蔓延到各個領域,包括高校。以下兩幅圖表主要闡述了高校基層團支部中形式主義與實質主義的對峙情況。

在現階段團日活動存在哪些不足之處的調查中,僅有3.61%的被調查大學生認為其所在的團支部開展的團日活動近乎完美,沒有任何的不足之處。而更多的被調查大學生認為團日活動流於形式,沒有實質主義的內容。

同樣,在高校民主建設過程中最大的弊端是什麼的調查中,多達64.47%的被調查大學生選擇了形式主義高於實質主義;19.59%的大學生認為高校基層團支部僅剩下形式的外殼,完全沒有實質的內容;更有10.66%的大學生直接表示團支部的民主已蕩然無存,權威主義已充斥著高校基層團支部的組織建設,既沒有形式,又沒有內容。總的來說,有89.334%的被調查大學生認為高校基層民主建設形式主義占了上風。

3.團支部組織生活中的其他表現

在團支部組織生活中,還存在其他不健全的方麵,比如團支部製度並不健全。有10.66%的被調查大學生認為沒有完善的規章製度是高校基層團組織民主建設的最大障礙。很多團支部特別是班級團支部沒有建立相應的工作條例和管理條例;再次,團支部把民主生活簡單理解為政治學習、理論學習,從來沒有開展過團員間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教育等。這些現象都嚴重地影響了團支部工作的運轉,削弱了團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影響了高校基層團支部應有職能的發揮。

三、加強高校基層團支部建設的對策與思考

(一)加強團支部的思想政治建設工作

加強高校團支部建設,首要任務是突出團支部的“思想陣地”作用,這便要求高校基層團支部改變思想教育工作中不適應時代發展和當代大學生的傳統思想觀念,創新思想教育理念,全方位改革思想教育的形式、內容和方法。

首先,進一步引導和加強當代大學生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學習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偉大創造。在實際的工作中應做到以章治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轉變傳統的“填鴨式”灌輸方式,杜絕枯燥的理論學習,充分實踐團日活動、主題論壇、課題調研、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利用好學校、學院、班級和社團等活動平台,建立網絡陣地、手機短信、博客等活動載體,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其次,要更新觀念,認識到團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出於政治的需要,更要站在為黨和國家培養新時代接班人的高度上,充分考慮到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團員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最後,應紮實推進推薦優秀團員作為黨的發展對象這一工作。通過積極開展團支部“推優入黨”工作,一方麵,有利於幫助和促進積極向上的團員學習黨的基本理論知識,引導其樹立共產主義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向黨組織靠攏;另一方麵,也有助於在團員青年中樹立先進典型,激勵廣大團員青年的進步和提高,擴大團組織在優秀團員青年乃至廣大青年中的影響力,進而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二)完善製度建設,夯實團支部基礎工作

完善製度建設是加強團支部建設的有力保障,是團支部活動正常開展的有效基礎。

首先,隊伍建設要規範化,建立一套合理而科學的團幹部選拔、教育、培養和考核機製,定期開展座談會和專題論壇等。另外,高校應加強團組織團幹部的指導和管理,定期召開例會和全體會員大會,提高團幹部的思想覺悟、理論水平、工作能力等,並且在合作中能夠明確工作的職責和分工,在實際需要中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充分發揮團幹部的核心骨幹作用,形成團幹部隊伍建設的保障。

其次,組織建設要係統化,建設一套合理而科學的團支部工作考評製度,讓團支部工作不斷地充實與規範。例如:完善團員評優的考核機製,增強團員意識,帶動團員青年評先創優;建立團支部團日活動的運行機製,讓團日活動能夠更貼近社會、貼近大學生,不僅是形式上更是內容上應不斷推陳出新,成為凝聚廣大團員青年的傳統活動等。

(三)服務學生主體需求,提升團支部吸引力

“堅持以服務能力建設為重點,以服務促建設,以服務求活躍”是加強高校基層團支部組織建設的基本原則。基層團支部應結合本單位的特點,調查了解青年學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需求,心係青年、為青年排憂解難,並結合團支部自身特點開展各項活動、創立品牌活動。如職業性的院校,團支部可加強與企業、社區的聯係與合作,幫助大學生提高對實際工作的認識,提高大學生動手能力、服務能力等。

1.服務於團員青年們的大學生活

優質的大學生活主要包括這三方麵:身心健康;娛樂生活豐富多彩;情感需求得到滿足。因此,以服務青年學生的主體需求為目的的團支部工作也主要從這三方麵著手。如通過組織文體活動,增強同學們關愛身體、注重健康的意識;通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增強團員的曆史使命感,激發愛國熱情;通過舉辦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活動,幫助學生排除可能出現的心理障礙與精神問題;通過組織“手拉手,幫貧助困”“為災區人民捐款獻愛心”等活動引導學生關注弱勢群體,實踐扶貧助殘的仁愛精神,並讓廣大青年切實感受到來自祖國、學校和同學的溫暖關懷。

2.服務於團員青年們的大學學習

對於大學生而言,學習才是最為關鍵的,也是關乎到自身前途和命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團支部應通過為學生提供優質高效的學習服務,滿足同學們學習與科研的需求,提高興趣,激發同學們獻身科研、富國強民的偉大誌向,在同學們中營造努力刻苦、自信自強、奮發向上的濃厚的學習氛圍。其服務主要包括課內的學術報告會、討論會、交流會,課外的科研競賽、學術競賽、時事評論大賽、辯論賽等提高同學們的知識儲備,激發同學們的聰明才智,拓寬同學們參與科研、探索學術的途徑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