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當年那幕後之人之所以,要假借海賊之名,肆意騷擾東南沿海漁民,及其出航的商船。一是為了能攪亂民心,使得東南這片曆來的富庶之地,荒廢幾年以便就此消耗朝中府庫的存儲。又可趁機劫掠其欲行不義之事的本錢,所以無論是商家之船,還是朝廷的所屬之物都不曾放過一艘。
不但如此,還暗中私通北疆外族,試圖將本已消耗多年的朝廷再無出兵之力,就此空虛下來。其便可隨即打著匡扶社稷之名,將早被先帝爺廢除皇家名冊之外,昔日那大皇子一脈的後人,重新做上這夢寐以求多年的帝位!
要知道,當年正宮多年不出,直到三十歲上才終得一名公主,卻是再未得子嗣。而生母本就是貴妃的大皇子,便成了順理成章的繼位者的不二之選。卻哪裏想到,不待先帝立嗣,如今這位萬歲爺的生身之母,九嬪之一的僖嬪便為了兒子的前程,直接投向了皇後這邊,願意就此了斷母子情份,將其養在皇後名下。
而多年來,一直因子嗣之事,倍受貴妃暗中嘲諷的正宮,也是考量再三後,接納了那時才不過未滿五歲的僖嬪親子。就此後宮,便開始了一場耗時漫長的奪位之戰!
當然最終的受益者,便是如今這位曆經多年明爭暗鬥,更有幾次險遭不測,才順利登基的萬歲爺。正當其逐步收斂殘局,欲興國事之際,便被那逃出生天的大皇子,從中作梗多次。
一時間,本就是根基有所動搖的大呈朝,不禁又顯露出一絲潰敗之象。就在此刻,便有十數位心腹官員,得了密令暗中察訪那逃匿在外的大皇子一脈,試圖挽回局麵,以正國之正統。
不想多年已逝,那一方卻終是不甘心,一而再,再而三,企圖顛覆朝廷正統,勢要將大皇子留存於世的後人,推上那個其祖父多年孜孜以求的寶座。
豈知這一切,不過是癡人說夢而已,就是先帝爺也早有決斷,從未想過讓外戚勢力過於龐大的貴妃之子,登上帝位。即便躲過了當年的圍剿,逃出殘餘勢力,也隻是一廂情願的妄想罷了,但終究是黃粱一夢,不得成真!
“卻是牽連了眾多無辜之人,無論是雙方官員也罷,還是被禍及的普通百姓也好,都是皇權之爭的犧牲品而已!但又是何人敢多說一句其中的實情,隻恐殺身之禍便在眼前。”聽完了相公回府所告知的當年真相後,玥娘不覺淚流滿麵,哽咽著低語道。
而身邊的皇甫靖,溫柔擁著妻子輕聲安穩道:“如今一切水落石出,嶽父母當年之仇也將得報。朝中勢力經此一劫後,也將就此安穩上多年,這般一來時局也將隨之穩固許多。”
頓了一頓後,才感歎一句道:“雖說權利爭鬥一事,本就不能夠自此杜絕一清的。但由此一劫後,勢必會日益減少些,也是不錯。至少往後一段時日內,各地官員們定是能夠盡力政務之事,而不隻專心鑽營一事了。”
果然在此後不久,朝中便又一次震動的厲害,幸得那幕後之人還未及將手伸向京內。終究被牽連期間的高官之人,寥寥無幾;各方偏遠之境的未流小官,也是不在其列;唯有中層四、五品的官員中,卻是占了絕大多數。
正因這不幸之中的萬幸,才使得最終那主使之人功虧一簣,未能顛覆正統所在。若是再於他多上幾年時光,便是無法估量。因為此刻本就是心力交瘁的當今聖上,經此一役後,更是病上加病,已是久治不得痊愈。
想到當年動搖朝廷根本的,便是這爭儲一事,眾位大臣的臉上也俱是眉頭深鎖,愁雲密布。整個京城之中,最為忙碌的便非太醫院眾人莫屬了。
對於此事,玥娘也因仍舊在太醫院任職的大師兄口中,略略得知一二。隻願莫要如同史書上記載的那般,因無法治愈聖體,便被禍及全家之事再度重演便好。
此時,無論是京中的大小官員們,亦或是普通的百姓們,都盼望著奇跡發生。至少讓這安穩祥和時局,得以再多幾年,便是最好。原本百姓們對於皇家爭權一事,就沒有身居官職之人,來得熱心。
因為在他們眼中能風調雨順,安穩度日便是求之不得,至於那朝中官員所謂的大事,再熱鬧也是太過遙遠。隻要不改朝換代,對於這些普通百姓而言,他們的生活並不會因此而改變什麼。倒不如,祈求上蒼給與好年景,多打糧食才是要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